第三百一十七章 论断(1 / 2)

 弹幕中。</p>

“恕我直言,你们有没有看到他们俩之间对话到底说的是啥?”</p>

“我就听个声!”</p>

“算了吧,咱们看看就好了,普通人怎么可能理解社会文学和人性文化当中的衔接?荀子的思想应该是受到了某种禁锢,而贤哥就是他的突破口。”</p>

“没错,刚才的荀子一瞬间得到感悟,整个人的气场与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曾经的锋芒毕露不同,变得更加儒雅随和了!”</p>

“其实咱们现在讨论的话题,可以说完全就是自我陶醉,不具备相应的社会文学知识作为基础,是无法理解先秦七子篇章当中具体所要讲的内容!”</p>

“你这话说的我就不乐意听了,我听个声还不行吗?”</p>

“兄弟,我指的不是你,你不在我说的范围当中,你比较独特!”</p>

“你是不是瞧不起我?”</p>

“…………”</p>

画面之中。</p>

“两个人?”萧贤有些发懵的看向荀子。</p>

“夫子,晚辈有些不明白,这“两个人”是从哪方面论断的?”</p>

荀子抚摸着自己下颚的胡须,笑着说道:“一个人的思想中具备着两种人格,一种是善的人格,一种是恶的人格。</p>

当你一心向善的时候,善性的人格便会出来,而当你一心向恶的时候,恶的人格也自然会出来。</p>

所以你认为中的自己根本就不是自己,你认为中的自己,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人格而已。”</p>

萧贤眼神当中晃动着惊讶的光芒,荀子将人性当中的所有行为,上升到了另外一种高度。</p>

</p>

这已经完完全全脱离了现实主义,就如同之前老子那样,用着俯瞰的角度来审视着世人在人间的一切行为。</p>

“晚辈虚心求教,劳请夫子详细说一说,善,恶,要如何区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