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虚心学习,萧贤之言论起波澜(1 / 2)

 孟子脸上的惊讶一闪而逝,他微笑着问道:“为何要闭上眼睛?”</p>

萧贤道:“将繁华的世界全部拒之门外,做到身静,心静,欲望静,情绪静!</p>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身心,观照自己的本心。</p>

更是要将全部的负面情绪斩落于心海之内,要将所有开心向上的情绪,同样泯灭于苍穹之下的虚空!</p>

再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前提下,以“心”和“坐”两个字,来达到开通慧眼的地步!”</p>

庄子眸色晃动,他声音微微激荡的说道:“若一致,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p>

弹幕一片虚心好学之风。</p>

“我也是醉了,这剧本创作的也太有文学修养了吧,我都看了好几期了,愣是有些听不懂!”</p>

“其实庄子的话在网络上是有摘要的,但是大部分都有解释,但是贤哥的话,我是真的有些看不懂也听不懂啊!”</p>

“你们就是把问题想象的太过于复杂化了,大道至简,天道之下的一切道理都不会太过于复杂。</p>

把你们心中听到这句话之后的第一想法,牢牢的印在脑海中,这便是你们对于道的理解!”</p>

“兄弟,这话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将这完完全全的理解透彻,根本就做不到。</p>

我感觉一个修行有成的老道士,或许才能够看懂这段话吧?”</p>

……</p>

国都历史研究学院。</p>

此刻,不仅仅有董昌平和刘学习两位老爷子在这里。</p>

就连欧阳云峰这位院长此时也是拿个小本子开始记录。</p>

庄子和萧贤之间的对话,其中阐述着至圣的道理,非常的具有研讨性。</p>

历史研究学院虽然是以研究历史为主,但是庄子也是一位历史人物。</p>

对方曾提出“道”,是追求生命自由最基本的范围,主观的宇宙精神有包含哲学性的思维和修养。</p>

更要以学习和探讨为主要目的,时时刻刻对于人文社会,对于人性文化做出深刻的解剖。</p>

这已经不单纯是修行方面的问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