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 秀贤回来了(1 / 2)

 “啪”地一声,我嘴里咬着的半个硬邦邦的粗米馒头以慢动作砸落在面前趴着几只绿头苍蝇的木桌上。$*-*$

“十三娘!”我扭头冲着身旁正哼着小曲儿的女人吼道,“你瞧谁回来了?”

身材福的中年女人放下手中几匹刚从码头带过来的缎子,回过身来望着我,高颧骨的面庞上几多雀斑不愠不火地堆积在鼻梁的周遭。我伸手指了指店铺的门口,夏日清晨的阳光下,一个妙龄少女娉婷而立,乌墨色的直垂至腰间,质地上好的水蓝色裙襦微微摆动,柳叶眉下一双杏仁妙目正笑盈盈地望着我们。她的周遭仿佛笼罩着摄人的光华,就连一旁路过的小叫花子都托着个破碗驻足不前,纠结的乱下一双绿豆似的双眼正色迷迷地瞄着那少女。

这小叫花子我似乎在哪里见过,面熟得紧……啊对了,他叫阿蟮,据说是丐帮计划委员会的骨干人物。

由不得我深做探究,“啪”的一声,十三娘手中鹅黄色的布匹摔在地上,十三娘也顾不得那么多,肥大的身子箭步冲上去,一把搂住那少女,“心肝肉”地叫着。

“秀贤啊……”十三娘好容易恢复情绪,紧紧地握住那少女的手,声音颤抖地说,“提前回来怎么也不托人捎个信儿,你瞧娘这忙里忙外的啥也没准备……”

“娘!女儿又不是出远门儿,怎么说来不都还是在长安城么!”佟秀贤咯咯地笑着把肩上的缎面包袱取下来,放在桌子上,几只绿头苍蝇一哄而散,“你瞧我给家里带什么来了?”我好奇地凑过去,佟秀贤笑着望了我一眼,而后把一个纸包放在我面前,“这是阿樱最爱吃的猪肉脯,我让东头的阿旺家给现做的,可香着呢,阿樱还不快趁热尝尝?”我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心说秀贤在相府的日子真是美得紧,便伸手拿了一块美滋滋地嚼起来。

秀贤接着掏了几个质地不错的簪子、璎珞一类的出来,说是要送给十三娘,十三娘嗔怒地说着秀贤又乱花银子,都一大把年纪的女人了还戴这些个姑娘家的东西做什么,可当秀贤讨好地把簪子给十三娘别上的时候,十三娘还是对着铜镜笑得花枝乱颤,雀斑美不胜收。

自打我能记事起,我便是住在十三娘她们家的。秀贤大我一岁,生得钟灵秀丽,蕙质兰心。十三娘据说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所以识得几个字,又颇为擅长女红,故而幼时十三娘便是我与秀贤的启蒙老师。同样的教育理念,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我的层次终于实实在在地停留在“识得几个字”的阶段了,可秀贤呢,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十三娘的衣钵,还大有将其扬光大的势头了。于是乎,我虽容貌上比秀贤差不了几分,然而气质修养方面较之秀贤便是远不能及的了。

秀贤在咱们这贫民窟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按照她的架势,只要不出意外,及笄以后嫁个有钱有势的大老爷做二房绝对是可以的了。当然,哪个做娘的希望自己的亲生女儿给人做小呢?可咱们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过上好日子,十三娘也别无他法。

可弘光廿一年那会儿,家里实在是穷得揭不开锅了,十三娘便忍痛让十岁的秀贤去了长安城东的丞相府做了丫鬟。做丫鬟可是签了卖身契的,万一遇到个不淑的主儿,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记得秀贤临走时候小脸满是忿然地问十三娘:“为何阿樱可以留在娘身边,秀贤就要被送去伺候人家呢?娘偏心!”

十三娘当时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我鼻涕也下来了。十三娘泣不成声地告诉秀贤:“秀贤呐,阿樱的娘是我们佟家的大恩人,如今让她食不果腹已是我佟家的罪过了,还怎可将阿樱送去伺候人家呢?”秀贤也很是明白事理,听话地擦擦眼泪就上车了,徒留我一脸茫然地站在一旁。

好在老天爷似乎对咱们不薄的。听秀贤说当朝丞相大人秦楚源是个宅心仁厚的大善人,弘光十七年年及弱冠便才华卓然,颇受圣上赏识,官拜丞相,还迎娶了皇贵妃娘娘的胞妹慕容媛。不料想慕容夫人刚入门不过半年便病倒了,秦大人四处求医,终是挽回了慕容夫人的性命,不过慕容夫人从此双腿留下了痼疾,不得行走,身子骨也很弱。当年佟秀贤便是由于伶俐过人而被安排为这位命比纸薄的慕容夫人身边的丫头。

从此,秀贤凭借着她过人的智慧与善心而受到了丞相夫人的赏识,一路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了丞相府四个掌事丫头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这也便是我与十三娘的日子一天天缓和的原因了。秀贤虽然同在长安城,可回来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银子。秀贤虽是掌事丫头,可每个月的奉银也不甚多的,我心里明白,这些银子可都是我家秀贤省吃俭用下来给咱的。十三娘用秀贤省下来的银子开了这个贤樱布庄,生意上虽然没有经验,但摸索着也就慢慢地上了道。布庄虽然不大,但每年除了补贴家用还是有些结余的,十三娘喜滋滋地说要留着为我与秀贤置备嫁妆。

日子一天天过去,秀贤终是出落成一个人如其名的少女,灵秀贤惠,于是去年秀贤及笄那年,慕容夫人找秀贤谈过一次话,委婉地表示了她想替丞相大人纳二房的想法。

说来这也是秦楚源大人被人称赞的另一个原因了。自慕容夫人入门,由于身体不好,膝下无一儿半女,但秦大人毫不嫌弃,不仅十年如一日地照看慕容夫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而且从未向慕容夫人提及过纳妾之事。

慕容夫人心中有愧,便主动向秦大人提及了纳妾之事,没想到秦大人当即拒绝,并说了一段在中原一带广为流传的名言:“贤糟糠之妻不相弃,况汝知书达礼秀外慧中耶?执子之手,囹圄之境相濡以沫,予心不二!”

从此,秦大人的贤明便在民间广受褒奖,颇得民心。当然,也有好事说丞相大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云云,但终究是无法占据舆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