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的控制下,暂时让文官和四公子合流,暂时让江南文官团和读书人不再对立,杨潮接下来,就是专心致志对付皇帝本人了。
至于锦衣卫,则暂时被杨潮无视了,因为锦衣卫是天子亲军,锦衣卫其实根本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的立场其实是皇帝的立场。
问题其实就是怎么让皇帝妥协的了。
这在江南文官集团,在读书人团体看来,好像是死结一样,但是杨潮站在局外却有办法。
而且非常自信,不然也不会让冯可宗立刻就去运作了。
一般情况下,文官比读书人强势,可是皇帝一般支持读书人,因此偶尔读书人可以爆发反制文官集团。
可在君权的制度下,皇权自始至终都是超然的,谁都制不住皇帝。
当然活人是制不住皇帝的,文官不行,书生不行,杨潮也不行,在制度下唯一能制得住皇帝的,只有死人,或者说圣人。
孔夫子。
孔孟之道下,皇帝不是最大的,孔子才是。
但一个死的孔子,是无法威胁到皇权的,因此历代皇帝才敢放心的将孔子捧到万世先师的高位,高高的捧起来其实是为了给皇权瞠目的。
现在要在大明朝制度内压迫皇帝屈服的,也就是这个孔夫子了,但孔夫子不会说话,可是孔夫子曾经说过话。
死了的孔夫子无法跟皇帝说些什么,但是无数活着的孔夫子的门人,可以借助孔夫子的话跟皇帝说点什么。
杨潮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在杨潮的一番运作下,以二立社的书生为核心,整个南京城的书生们行动起来了。
最开始是二立社的其他生员们,在四公子的带领下。有的在夫子庙,有的在太学门口,十几个几十个一群。坐着草席,披头散发。也不哭也不闹,就坐在席子上不断的背诵圣贤书。
南京城几乎笼罩在一片壮烈肃穆之中,让看热闹的人群都受到感染,无不动容。
整个南京官场无不动容。
南京书生静坐孔庙背诵圣贤之书的举动传到了其他地方。
其他地方的书生也颇为触动,并且纷纷效仿。
从临近的苏州府、松江府,传播到南边的杭州府,北面的扬州府,沿着运河往北往南扩散。
一时间书生孔庙背书。竟然愈演愈烈,成为一种谁都控制不住,也不敢控制,不能控制的运动。
毕竟书生没有闹事,当地官府不会弹压,也不敢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