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初到倭国(1 / 2)

代明 步芳尘 0 字 2022-01-09

 黄海上的气候环境,四月间季风交替,极不稳定,一般到五月初就会出现偏南风,正适合出海,之后南风与东南风会一直持续到八九月,不过夏末秋初,若出现台风就有点危险。

赵钦文因担心船夫水手们把握不住航向,特地率船队近海航行到山东半岛东北角的成山卫,在成山角东南成山湾入港,派人登岸到卫城采买,补充淡水和食物,在此休整一晚,此行向北逆风,用了四天。

但自成山湾出海,船队全体升起满帆,顺风一路向东南,一昼夜数百里,仅三天就到了朝鲜济州岛北部旌义县纱罗津,船队安全入港停泊。

济州岛古称耽罗,曾被元朝占领,国朝初年被高丽恭愍王派人收复,后朝鲜李成桂开国设立济州牧,置有位于岛西的大静县,岛北旌义县,但岛上多山地,少平原,且有多处火山口,所以人口一直非常少。

刘俭见海港码头修建得粗陋,远处街道两旁的房屋也多是高脚木屋,偶尔也能看到一些砖瓦房点缀其间,便只与赵钦文在码头四处走动了一下,另派左子晋与赵钦文的船队掌事,带着两百多人去采购新鲜蔬菜,运来淡水,但船队也只在此停了小半日。

因济州与倭国五岛之间的海上常有海盗出没,赵钦文是计算好了时间的,船队连夜出发,次日下午时分恰好穿过五岛海峡,再经一夜大半天航行,正好驶入肥前国长崎附近的时津港。

时津港码头之北一片山地上建有福田城,是大村藩的领地居馆所在,此城位于后来的长崎市之西,在江户时代一直是座繁华大城,大明东南的海商来倭国贸易,首先便在此处登陆,所以码头及城内建有许多唐房,为东南流寓海商们常居之地。

五月底的时津海湾内,碧空湛蓝如洗,成群的海欧飞腾鸣叫不停,码头边停满了铺天盖地的大小船只,桅杆如林,各色旗帜迎风猎猎,大船队都吃水非常深,一时找不到空闲的舶道停靠。

赵钦文派人到后面刘俭船上,自称在此有故人,派一名掌事带着十几名护卫从大船上吊下一艘小哨船乘坐,撑桨寻找海面空隙划行登岸,小半个时辰后带来几条小船在前引导,大船队跟随向西北驶入一处被腾出来的小港抛锚。

刘俭远远望见赵钦文带着百来随护卫登岸,与一队迎接的人在码头上叙话,相谈甚欢的样子,便也点了一个旗队加亲卫小队共五十二人登上码头,快步走了过去。

“刘东家!你来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赵钦文见刘俭过来,便热情地笑着招呼道:“这位是漳州流寓在此的杨天浩杨东主,说起他你可能不知道,其兄叫杨天生,故主叫颜思齐,这你应该听说过。”

旁边是一名三十五六的壮年男子,头上未带冠,竟梳着倭国贵族与武士们流行的月代头,黝黑的瘦削脸庞想是长年经海风吹拂带着酡红,却蓄着两撇刚硬的八字黑须,身穿青色有白底青太阳状徽章大袖羽织、下着松垮的大脚袴裤,腰间别着打刀和胁差,乍看还以为是名武士。

刘俭微笑着躬身拱手道:“杨东主!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刘某初来乍到,还请多多关照。”

事实上,这杨天浩的事,刘俭来此之前就听赵钦文说过,那颜思齐说起来是个传奇人物,此人早年因遭官员欺辱,怒杀其仆逃亡长崎,以裁缝之业为幌子,实际从事海贸,势力渐大后与泉州海商杨天生结交,认识了一大批流寓长崎的地闽南志士,在这福田城颇有声名,一度被幕府官员任命为甲螺,也就是小头目。

颜思齐势力渐长,不甘心受幕府盘剥,遂与其他海商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二十八人结为兄弟,共推颜思齐为盟主,策划起事推翻德川幕府,但因泄密遭幕府派兵搜捕,颜思齐带人逃到琉球(即台湾),垦殖荒岛以图东山再起,但后来病逝。

杨天浩作为杨天生的弟弟也曾遭到幕府通缉,但他投靠了本地大名大村氏,故得到庇护,并化名大村浩,仍在此混得如鱼得水,可势力已大不如前了。

“好说好说!既是赵东家引见,又是大明来客,在这异国他乡当抱团取暖,杨某自会相助。”

杨天浩虽一身羽织大袴,但说话仍带着浓重的闽南口音,见刘俭颇这么年轻有些惊讶,但也没多问什么,转头又与赵钦文说话。

“因有幕府官僚松平氏驻在福田城,在没问明是否有交易意向之前,二位东家不宜四处走动,如果松平氏无意交换这比货,二位可与大村藩交易,只是这样不太容易,请暂居船上,待杨某递过名刺洽谈再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