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剃度(中)(1 / 2)

 悟缘又轻轻“喔”了一声,继续看了下去。

空庆交给悟缘的这本小册子并不厚,里边的内容也不是太多,没有花上多长时间,悟缘就将这本小册子翻了一遍,内容也大概看了一遍。正如空庆所说,里边记载的全是与剃度仪式有关的内容。

小册子中写道,剃度一词来源于佛门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生死之因,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空庆还在小册子中写了两个典故,其中一个引自前人的《虎丘西寺经藏碑》,里边有“叔讳七觉神龙初,八岁剃度,万会一览,学际天人”的记载;另一个则引自前朝皇帝传记,有“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几句。

此外,剃度还有三重含义,也就是小册子第一页中写的“剃度有意义者三,一曰去除烦恼,二曰去除一切牵挂,三曰有别于他教”那三句话。阐开来说,剃度就是一是按佛门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无谓的亲情牵挂,一心一意修行;三是为了区别其他的教派教徒。

撇开宗门上的意义,就一般社会大众的眼光看,也是当事人生命道路中极重要的抉择,而且还涉及到自身与家族、社会关系的重新适应。因此之故,无论是对于僧人及信众,还是当事者及其亲友来说,都自然会将出家仪式视为一桩极为严肃而庄重的事情。

从程序上来说,要剃度者,需要经过寺院长达一年以上的考察,首先充当寺院的“行者”,由客堂安排工作,培植福慧善根。除了完成必要的工作以外,还要努力背诵早晚功课,学习僧人的威仪,多读佛门典籍,提高自己对佛门经义的认识。经过这一年以上时间的考察,寺院僧团内部觉得此人真心出家,能适应寺院的生活,才开始正式剃度出家。首先由客堂向僧团汇报此人的表现,认为合适出家。其次,由剃度师傅向僧团提出申请,即作“羯磨”,僧团同意由该僧剃度此人出家,这样才能剃度收徒。

不过这些规矩到了悟缘身上自然统统不起作用,鉴于悟缘身上出现的情况,明柘恨不能马上为悟缘剃度,将其收入自己寺院的门墙,生怕下一刻悟缘就会被自己对手给收了过去——虽然现在是大海之上,悟缘修炼未成,既不能自己长翅膀飞走,也不会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传到外界。

悟缘还坐在那里翻看空庆扔给他的那本小册子,中间也有不明白之处,本想向空庆请教一番,不过看看空庆,仍旧是甜甜酣睡,他只好将心中的疑问按下,等空庆睡醒了再说。

悟缘没有等到空庆睡醒,倒是等来了悟至。

悟缘听见门响,抬头一看,悟至已经推门走了进来。悟缘急忙站起身来,向悟至行礼,说道:“悟至大师。”

悟至也向他行礼,不过这回不再是像先前那样对普通人的礼仪,而是平辈之间的礼仪,连称呼也换了,他说道:“从今日开始,你我二人就是师兄弟,称呼我为师兄即刻,悟缘师弟。”说完,他就定定地看着悟缘。

悟缘只好又重新称呼了一遍:“是,悟至师兄!”

悟至笑道:“正该如此。”他看了一眼悟缘手中的小册子,问道:“师弟可是在作早课?”

悟缘有点尴尬,说道:“非是如此,这是空庆小……师侄拿来的,让我熟悉一下剃度的流程,省得我因为不明白流程而出现什么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