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四轮比赛啦(2 / 2)

曲协的年轻人们私底下都在说:林清风这个人邪门极了,千万不要招惹。</p>

对于他们的想法和私底下的交流。</p>

林清风一无所知。</p>

他也没兴趣在后台做个合群的人。</p>

照旧坐在了自己角落的位置。</p>

这个处在角落的位置,几乎成为了林清风和于谦的专属座位。</p>

主要也是因为,再怎么自认为是艺术家。</p>

曲协选送来的这些演员到底还是年轻人。</p>

年轻人没有不想成名成家出人头地的。</p>

至少,坐在中间,能得到更多镜头,离他们出名的梦想就更近一步。</p>

自然也就没有人跟林清风抢角落的位置了。</p>

林清风不像他们。</p>

他反而乐得清闲。</p>

真正有才华的人,并不在意镜头的多与少。</p>

舞台上的表现,就足够吸睛了。</p>

何况对于林清风而言。</p>

他更加重视青云社。</p>

之所以会认真准备这个比赛。</p>

也不过是为了答谢张部长的看重,也是以此打响自己传统相声这块招牌,从此更好地顺应上头的指示,弘扬传统相声。</p>

大概就是所谓的,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p>

打从上回两个人在后台拿手机交流以后,林清风就爱上了这种说悄悄话的方式。</p>

但在镜头前面用手机也不是个事儿。</p>

两个人索性贴着墙坐着,拿了个本子出来,你一言我一语。</p>

当然了,在这样的场合,也不可能两个人真就跟小学生传纸条似的说些下(比)课(完)去哪儿吃饭之类的琐事。</p>

林清风先动笔,他写:</p>

“我跟小郎琢磨回头弄一相声剧,但我没想好弄《唐伯虎点秋香》还是《西厢记》。”</p>

于谦接过本子,紧锁眉头,考虑了一下写:</p>

“《唐》要唱的曲儿多,《西》倒是不错。”</p>

“正好借着《拆西厢》的热度,一起弄。”</p>

林清风一看便乐了,先写下:</p>

“下礼拜还得比赛,剧本弄出来大家还得熟悉排练,压根够不上趁热。”</p>

不过他想了一下,也是觉得相比较而言,《西厢记》更适合目前的情况。</p>

于是林清风继续写:</p>

“来讨论一下角色分配吧。”</p>

他这次没有直接把本子递过去,给于谦看了一眼,确定他了解了。</p>

林清风便重新翻开一页,在上头列西厢记的主要角色。</p>

别说,他这么一列,发现人还真挺多。</p>

先不说主要角色张生崔莺莺红娘还有崔老夫人,剩下诸如和尚、家丁、张生的好友等人,不一而足。</p>

林清风一边写,一边在角色的旁边列出他觉得合适的演员。</p>

于谦就在一边看着。</p>

他也不白看,在心里也品评以他对于这些演员的了解来看,他们能不能合适。</p>

这样的搭配能不能出效果。</p>

两个人一做上正事儿,就有点心无旁骛。</p>

全然没注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摄影师扛着机子,就走到了他们身边,正拍林清风在本子上写东西的样子。</p>

也就好在林清风还有几分警惕心,察觉到被人注视的感觉。</p>

一抬头看到黑黢黢的镜头。</p>

林清风吓了一跳,下意识就把本子藏了起来。</p>

摄影师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点,便问他在写什么。</p>

林清风笑了一下:</p>

“青云社的商业机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