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废弃卫星的回收问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个重点……”
starcraft公司,这个时候正在开会,而他们的会议的有关问题,就是废弃卫星的回收以及太空垃圾的清理。
太空垃圾又称空间碎片或轨道碎片,是宇宙空间中除正在工作着的航天器以外的人造物体,包括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航天器表面材料的脱落,表面涂层老化掉下来的油漆斑块;航天器逸漏出的固体、液体材料;火箭和航天器爆炸、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碎片。
按照火箭科学家专业的说法叫做“轨道碎片”,不过一般人都将其称为“太空垃圾”。
别小看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在21世纪的时候,据统计,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数量竟然超过11万个,而大于1毫米的空间碎片超过三十万个!
而现在,卫星技术提前发展了,到了凯瑟琳现在所在的21世纪之后,这个数字只会只多不少!
居安思危的凯瑟琳,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starcraft公司,这个时候,就正在研讨回收废弃卫星以及太空垃圾的问题。
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以每秒7~8公里,而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则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运动,根据轨道倾角碰撞时的相对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每秒10公里以上,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太空垃圾若与运作中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空间站相撞,会危及到设备甚至宇航员的生命,据计算一块直径为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将航天器完全摧毁,数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们无法继续工作。
原本时代的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此类“尘埃”损坏。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
其实早在航天时代到来之前,科学家已经预见了航天活动可能遭遇的撞击的问题,比如来自外太空的彗星或尘埃。1978年,美国科学家凯斯勒(donaldkessler)指出,到2000年,人造太空垃圾的危险将超过外太空尘埃,并可能在低地轨道形成“垃圾带”,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凯斯勒综合症”。
1991年,凯斯勒又发现,1公斤的太空垃圾就能撞毁一艘1000公斤的航天器,并可能产生更多具有毁灭能力的垃圾碎片。如果轨道上的航天器数量超过某个临界值,这种撞击就将产生灾难性的“链式反应”或者“雪崩效应”。
面对这样的警告和警示,各主要航天机构都成立了监测太空垃圾的部门,比如美国宇航局设立的太空垃圾研究的领导部门“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
为了尽量减小航天器与太空垃圾相撞的危险,美国的太空监视网将地球轨道上所有大约10厘米的碎片都记录在案并随时跟踪。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代,长久地留在轨道上有记录可查的太空垃圾已经有8500件。2005年,这一纪录达到了13000件。2006年,由于反卫星试验的增加,太空垃圾猛增到19000件。今年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数据则达到22000件。尺寸更小的碎片无法直接跟踪,估计数量更多,介于1~10厘米可能有50万个,小于1厘米的,估计有几千万个。这些太空垃圾的总重量可能超过4500吨。
光是监控,有用么?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凯瑟琳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
开发一种机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强磁场来黏附太空垃圾,为此,我们可以将卫星设计为核燃料,同时,我们需要一个超长的电缆……”
“为了维持我们的轨道,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发动机。”
“此外,我觉得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太空中的垃圾的速度很快,如果我们的机器本身与其相撞了、或者是我们的接收装置被撞坏了……这却是一场灾难。”
人们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关于这一点,请不用担心。”有人说着:“我们已经与蜂巢实验室取得了合作关系,他们的钢化碳纳米纤维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强度堪比钻石,是绝佳的材料,而且极度的耐高温、耐腐蚀、耐低温……”
实际上,这种材料制造出来怎么被销毁,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碳纳米不是高分子材料,自然降解没有个几十年,是没办法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凯瑟琳应用这个产品。
如果制造一份垃圾可以回收五十份垃圾,那不管怎么说,这一份垃圾,都是值得付出的。
“我们的客户是世界范围内的,但这是一个国际问题,我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联合国!”
是的,凯瑟琳的第二目标,哦,是第三目标,第三冤大头!
自从阿联酋开始对凯瑟琳这边言听计从了之后,凯瑟琳已经将其上升到了和五角大楼并列第一的冤大头的位置,而原本的联合国,在凯瑟琳的心中的地位,却已经是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