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数字化之野望!(2 / 2)

对啊!数字化!

凯瑟琳拍了拍脑袋,这事情,自己要忙活起来,绝对可以说是很忙的。

“就这事情了吧!”

凯瑟琳便立刻这样说着。

虽然会很忙,但是绝对会让自己将现在这种恶劣的心情一扫而空!

至少因为这个原因,凯瑟琳也想要继续把这事情给进行下去。

“说起来,凯特,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上你说的那个……数字电视呢?”

艾尔莎又是问着。

现在的电视使用的是模拟信号,在玩游戏的时候还好,但是一旦是用来上网的话,那种粗糙的文字,却总是不住的让人想要皱眉。

“就快了,迅雷实验室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成型了,现在想要应用下去,完全不是问题……不仅仅只是电视而已,我要完完全全的实现现代的数字化科技,电脑没有数字化可不行……”

“我们先要联络上其他的电视网的运营商,然后还有那些电视生产者,然后制定新的数字电视的规范,然后我们就可以让我们的产品上市了……艾尔莎,你放心好了,到时候我们的云系统不管做什么,都是一流的……”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前者是加工信号。加工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和电路条件来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说,数字信号适用于易产生杂波和波形失真的录像机及远距离传送使用。数字信号传送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根据上述的优点,还不能断言数字信号是与杂波无关的信号。

数字信号本身与模拟信号相比,确实受外部杂波的影响较小,但是它对被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本身的杂波却无法识别。因此,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所使用的模数变换器是无法辨别图像信号和杂波的。所以原信号的质量要高,这才能有良好的数字信号的电视。

但是在传输线路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却是极小的。

如果再能够配合fed显示器的话,凯瑟琳甚至能够达到未来的数字电视的那个高度!

现在的凯瑟琳发现,曾经的“21世纪”的科技,和自己的科技,已经越来越没有了可比性。

这就相当于wow中的牧师和dnd里面的牧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样。

双方如果都是80级的存在——前者是个菜,而后者却已经是超神的存在了。

即便双方的力量相等,前者也是个奶妈……呃,想到这个词,凯瑟琳就心情恶劣……而后者的话,则是一个拿着连枷的暴力分子。

双方之间已经没办法进行对比了。

或许等到这个时代的21世纪,和凯瑟琳曾经的21世纪,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了吧……凯瑟琳是这样想着的。

不过一些可以参考的科技,凯瑟琳还是认为很具有可行性的。

现在的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而就凯瑟琳云系统而言,数字化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执行这个转换。

以往的模拟信号的节目,都必须要被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才能够被使用。

而从前的老片子,想要在数字化的云系统中被应用,也需要进行转换。

或许这样的转换在现在会有一些损失,但是却也是好的。

——至少不会让影片泛黄。

为什么老电影总是有一种泛黄的颜色,让人一眼就能观察出“这是一部老电影”呢?

这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在老电影的时代,没有数字化技术,所以那个时候,影片被保存着,便就会泛黄、或者对画面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

而这样影响产生的结果,便就是影片质量受到了影响。

早在40年代,香农证明了采样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用离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个连续函数。就实质而言,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项技术的研究本身并不困难,但没有计算机的发展,这项技术就没有用武之地。

但现在不同了,自己的计算机发展已经非常迅捷了,凯瑟琳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机会来了。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

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现在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同样,数字化也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而多媒体技术,则是凯瑟琳在数字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

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模型——例如建模等等,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同样,数字化也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

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后可以将数据压缩至十到几百倍;图像受到干扰变得模糊,可以用滤波技术使得变得清晰。这些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得到得结果。

不过在声音处理方面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对声音数字化就是把声音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声音的连续美。所以cd的音质即使使用电子管放大器也比不上黑胶唱片。

——但在现在的凯瑟琳看来,这只是采样不够罢了。

荧光光盘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展,但是如果这种tb、甚至pb容量级别的存储利器能够发展起来的话,那绝对是改变世界的宝具!

只是可惜,虽然理论基础已经具备,但是适合的英冠光盘的材料,却依然在寻找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寻找到一种完善的工具的话,凯瑟琳相信,在一年的时间内,她就能够看到试验产品的荧光光盘了。

在21世纪的时候,灌制唱片便采用了数字化的模式,而那时候,一首歌的采样容量就高达80gb以上!

如果一般人,显然是不可能去听这样的歌曲的——这给要超过两百张光盘才行。

而换成了荧光光盘的话,那80gb一首歌,绝对分分钟的事情,效果也绝对比黑胶唱片更好!

凯瑟琳引领的信息革命,最终将会早就一个信息社会。

而信息社会的经济,便就是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是绝对的必然。

“我应该写一份报告,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的未来给概括进去,然后让这篇文章到处发表,让所有人都知道‘数字化’这个概念。”

凯瑟琳点着头。

将“数字化”与“高科技”以及“时髦”联系起来,就是最好的推广数字化的方法。

一想到这里,凯瑟琳便立刻准备开始写文了。

凯瑟琳对数字化那么心动,好处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已,数字化具备的优势,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比现在的模拟技术更具有价值。

例如,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简单。它没有模拟电路里的各种调整,因而电路工作稳定、技术人员能够从日常的调整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模拟摄像机里,需要使用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有些地方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彼此之间又相互有微妙的影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才能够使摄像机接近于完善的工作状态。在电视广播设备里,摄像机还算是较小的电子设备。如果摄像机100%的数字化,就可以不需要调整了。对厂家来说,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对电视台来说,不需要熟练的工程师,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星球大战》使用的就是数字摄像机,这样拍摄出来的,就直接是数字的画面了,而且每一帧都能够进行编辑,比模拟画面要简便不知道多少。

当然,凯瑟琳本身是不屑于这样的。

在凯瑟琳看来,即便要用数字摄像机,也要用超越人眼极限的究级采样,让人眼看到绝对壮丽的画面!

不过能够满足凯瑟琳的野望的,大概也就只有那卡死在材料上面的荧光光盘了……在凯瑟琳看来,极致的享受,还是模拟的,而暂时不是数字的。

由于数字化处理会造成图像质量、声音质量的损伤。换句话说,经过模拟到数字再到模拟的处理,多少会使图像质量、声音质量有所降低。

严格地说,从数字信号恢复到模拟信号,将其与原来的模拟信号相比,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

此外,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的信息量会爆炸性地膨胀。为了将带宽为(f)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使用约为(2f+a)的频率进行取样,而且图像信号必须使用8比特(比特就是单位脉冲信号)量化。

具体地说,如果图像信号的带宽是5mhz,至少需要取样13*106至14*106次(13m至14m次),而且需要使用8比特来表示数字化的信号。

因此,数字信号的总数约为每秒1亿比特(100m比特)。且不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其容量而言,对集成电路来说,也是难于处理的。

为此,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必须要被压缩。

在中央处理器发展到现在的时候,在32位系统时代,凯瑟琳才敢发展这样的数字化,便就是因为现在的时候,处理器才能够处理那压缩的信号。

要不然的话,在16位处理器的时候,凯瑟琳说什么,也不会想到发展数字电视的。

不过现在,却也是机会。

新一代的光纤和处理器,确保了足够的频道能够被传输到每家每户,而数字信号,也保证了画面的清晰……这样的程度,或许对凯瑟琳来说,是不行的——在凯瑟琳看来,最好还是模拟,除非数字采样能到分子级别的程度——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画面已经是比以前有进步和又是了。

而这,就是发展的契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