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卿子者,而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愁忧啼哭。何所追逮,设不饮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不须持二人食来。
梵志自念,此人无返复。儿死在地,情不愁忧。而返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比类。
梵志便行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语之。
卿儿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
儿母逆为梵志说譬喻言,子者如客,来依人止,来亦不却,去亦不留。此儿本我亦不唤来,自来过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便进退。随其本行,追命所生。
又问行人,
佛在何许欲往问之。
行人答曰,
近在祇洹精舍。
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礼。却坐一面,愁忧低头,默无所说。
佛知其意,谓梵志曰。
何为低头,愁忧不乐。
梵志白佛言,
所愿不果,违我本心,是故愁忧也。
佛问曰,
有何所失。
白佛言,
我从罗阅祇国来,闻此国人孝顺奉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返复人,是故愁忧不乐。
佛言,
何谓无返复者。
梵志白佛言,
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说无常事,母妇及姊与奴,都无愁忧,是为大逆无返复也。
佛言,
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返复,知命无常。非愁忧所逮,是故自定,无有愁戚。
世间俗人,不识无常,懊恼啼哭,不能自胜。
譬如人得热病,不自觉知,恍惚妄语。良师与药,热即除愈,不复妄语。俗人愚痴,愁忧啼哭,不能自解。能知无常,不复愁忧,如热病愈,此之五人,皆得道证。
梵志闻之佛语,即自克责,我为愚惑。不识道义。今闻佛语,如盲得目,冥中见明。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护法居士
来源:知乎
老杨头儿身后,面无表情的丽丽麻木的磕着瓜子,毫无一丝丧夫之痛。指着棺材前小杨的遗像,戏谑的跟街坊四邻开着玩笑:“你看他,
长的帅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