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九夷之论(中).(1 / 2)

逆臣 虫豸 4556 字 2019-09-02

 现在前方战事不利,各位爱卿,可有何良策教于朕?“谈论完支援前线的事情后,楚灵帝突然话锋一转,环视朝中群臣一圈后,缓缓问道。

然而,对于楚灵帝的问题,群臣却皆是沆默,无人回答。

这些大臣,吟诗作赋,各个皆是能手,但若让他们想出御敌之策,却是为难。

楚灵帝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转头向枢密使王翰说道:”王翰,你身为枢密使,总揽我朝军国之事,你先说。

王翰神色间带着一丝犹豫,出列后迟疑的说道:“陛下,以臣看来,战事之所以如此不利,主要是我朝兵将已有百年无战事,兵士军帅皆是毫无经验,想必随着战事的持续,兵士军帅们的经验增加,情况必然会有所好转。而现在虽然尚处于下风,但在我朝百万大军源源不断的支援下,想来也必是有惊无险。”

接着,一名兵部官员也出列道:“战事虽然一时不利,但陛下尚无须忧心,永州、巴州、寿州等地尚还有不少驻军,随时都可前去支援。”

一时间,群臣纷纷出列,皆是在说楚朝兵士无数,前去支援之下,必保江山无忧云云。最后,张谦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派兵支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八贤王所呈的奏报来看,我大楚军队临阵脱逃者颇多,士气低下,却也是战事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臣恳请陛卜,在乱世当用重典,下旨惩戒所有临阵脱逃的兵士,并以重赏鼓舞大军的士气。一赏一罚之下,必然可使万军一心,士气大振,以至于扭转颓势。

随着一众大臣的建议不断,楚灵帝似乎也渐渐平息心中的焦虑和愤怒,沉吟片刻后,扬声道:”宣朕旨意,调逆永州、已州、寿州等地驻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方各州支援,决不可让那北方蛮狄侵入我大楚之地!!二十日之后尚未到达者,严惩不贷!

“另,向前线战士宣旨,但凡奋勇杀敌者,肤必有重赏,按敌军头颅赏钱。杀敌将者,官升三级!!但凡临阵逃脱者,一旦查出,没收家产,九族皆罪,定斩不待!!”

随弄楚灵帝的两道旨意宣布,群臣脸色皆是微微一松,芥苍赞颂楚灵帝英明!!

而萧漠听着群臣的诸般建议和楚灵帝的决定,却走不由眉头微皱。这些日子,对楚灵帝和朝堂文武百官而言,想来定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们心中纵横天下无敌的大楚精兵,竟在于蛮狄交战时自战百败,即使依仗长城之险,有八贤王指挥,也是尽落下风。

大楚强盛无敌的观点,即使再怎么深入人心,也走在短短几日内尽速崩溃。

如果长城被破,大楚万里平原内,面对北方草原十万铁椅,又会是何种情况,无人敢于想象。

萧漠估计,很多大臣在夜里辗转反侧之间,可能还会怀疑,这些天他们所经历的这些,是否是在做梦。

然而,丧失了自信的楚臣们,却是再无往日的儒雅自若,反而表现的极为焦虑,再加上毫无处理战事的经验,所以他们所提的建议,皆是乏善可陈,绝大部分朝臣只是知道不断的往战场处增派援军,张谦见识稍高一些,但也只知振奋士气。

萧漠虽然对军事不是非常了解,但却也知道不断调派援军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善罚分明虽然可振奋士气,却也只能有一时之功。然而,如若让萧漠提出什么好的建议,萧漠自己却也想不出来,毕竟楚军的弱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方面。

萧漠对于北方诸草原民族的情况,确实想过很多,但大多却只是宏观方面的战略想法。具体的详细的战术,或许也能想到一些,但结合楚朝军队的训练、士气、战力等方面,这些想法却只能坏事而已。

所以虽然并不觉得群臣所提出的这些建议会有效果,但萧漠却依旧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的看着朝会的继续。

然而,萧漠表现的虽然低调,但楚灵帝却开没有因此将他忘记。

待宣旨之后,见到群臣再无其他建议,楚灵帝又转头向萧漠问道:“子柔,你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萧漠向着楚灵帝躬身一礼,说道:”陛下,狄族入侵我大楚之事,虽然是微臣在机缘巧合之下首先猜测而出,但这些日子以来,微臣一直忙于殿试,对北方战事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也不敢随意发表意见,还请陛下见谅。“本以为萧漠会趁着这个时机夸夸其谈大出风头的一些大臣,听到萧漠的推辞后,不由皆是一愣。

而楚灵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世人皆说子柔你虽然年少,但处事稳重谨慎,今日一看,果然如此,下朝后,你先到御书房,那里自有这些日子以来北方战事的详细奏报,你先行了解情况后,再向朕谈谈你的想法吧。“”臣遵旨。“萧漠躬身应道,他现在正急于寻知北方战事的忤细情况,即使楚灵帝不说,他也会如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