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等天亮(1 / 2)

 月光,清冷的月光,寄托了多少人的惆怅,寄托了多少人的愿望,寄托了多少人的思念,寄托了多少人的哀怨。

“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色迷蒙,是不忍看到即将到来的国破家亡吗?

“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寒冷,是因为没有挚爱的伊人陪伴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得只好邀明月共饮,是寂寞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人们最美好的祝愿吗?

林轩作为一个文青的臭毛病又犯了,看着这一片大好的月色,他心中总是有着无限的感情想要抒发出来,自古诗人多消愁。

诗人是敏感的,寂静的夜晚,清冽的月光,激起诗人怀乡、怀春的思念之情,不管是想念故乡亲朋还是想念爱人,伤感人生几何,都是绝佳的环境。所以古诗词里关乎月亮的诗词极多。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夜生活不丰富,晚上除了一灯如豆,诗人的情感载体少、环境也不多。不像现在,夜晚灯火通明、各种千姿百态的活动太多,诱惑也多,所以很浮躁,坐下来写诗或者去看月亮的人太少了,除了恋爱中的男女或者有点傻的文学爱好者,就没几人了。

林轩对着鬼月枭雄道:“你喜欢赏月吗?看着这一片皎洁纯白的月色,你的心中有什么感想吗?”

鬼月枭雄和林轩躺在草地上,他们静静的等待着黎明的降临,等待着天空上洒下第一抹阳光。

鬼月枭雄双手抱头,躺在草地上,柔嫩的小草,像是轻轻的松针一样扎在鬼月枭雄的身上。并没有一些刺痛的感觉,反而是带来丝丝缕缕的舒适的感觉。

“我想去看看,去属于自己的未来看看,我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那片胶洁的月光,看清楚自己未来的走向。”鬼月枭雄看着林轩和天上的明月笑道。

月亮,是华夏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

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四季,春属木,夏属火,夏秋之交属土,秋属金,冬属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

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可以这样说,唐宋以来没有哪一个知名诗人或词人没有写过月亮赞歌。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大致原因有四:一是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

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月蚀、月晕等引来人们好奇;

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

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

古人常说,在这皎洁的月光面前就像是有一双眼睛盯着你看,那样直直的刺入你的心灵,让你不得生出任何反抗的心思。

那双眼睛的确不大,细细的、长长的,眼梢微微地向鬓角挑去;眼球虽不黑,但目光流盼时。深灰色的瞳仁里不时有一颗颗火星迸发,眼白却自得淡淡地泛出蓝色的闪光;单眼皮,睫毛并不长,但又密叉黑,使眼睛围着云雾一般,朦朦胧胧的,显得深不可测,神秘、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