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人生的目的与实现(1 / 2)

 5—50正青智者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硒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矣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莆,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西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西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步石答:人类为什么要组成社会?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思想的外在形式的问题,而这是人们普遍忽视的!在西方,哲学家们曾经用横七八竖躺在哲学大殿的行为艺术来表达自由思想、思想自由!而这被西方文化用来作千古传诵。

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子路参加了,子路一心向善,个性耿直、粗鲁,听到一个好的方法就要立即实行,在掌握之前生怕听到另一个,敢于顶撞老师,孔子对他有深厚而复杂的感情。有他啊参加。一定是一个自由的讨论会,事实也是如此,个人各抒己见,是一次自由思想、思想自由,各抒自己志向、理想的平等交流会。那么这个自由思想的讨论会的场景是怎样的呢?即它是在哪里开的呢?也许是在孔子的家里,也许是在外面的树林子里。大家自由自在随意欢快地围坐在孔子身边,礼仪有序而自由,孔子自觉,只做一个无形的主持人,论语的这个记载在说,礼仪有序也是能够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的,那么自由的外在造型就并不总是有助于自由思想了或说与自由思想、自由交流无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行为艺术即礼仪!否则叫自由造型!实现的是个人行为主义。这一次,的确是平等交流会,没有事先准备、没有灌输、没有戒律、没有外压,季氏准备攻打颛臾那次就不是自由平等思想交流会了,是请教,是驳斥,是教导,是狡辩等等什么的了。孔子等自由思想者的自由思想交流方式,无人刻意传诵。甚至被遗忘。在中国自由思想还有更加不富贵荣华而显得穷酸像的叫法:——三个臭皮匠,凑一诸葛亮!在贴金时髦的时代,还那么自我谦虚?还是搞点贴金吧!至少不要自我贬低是吧?这句话原本是鼓励人的话语。

第二个值得提出的特点是,各人的性格、素质、修养、才能、认知水平,以及志向都各不相同,这种“异”的效果就是“全”。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有所志向,人尽其才,各有所用。大家看到石提出论语中也有自由思想、自由思想交流的,有人便如骨头在喉了,什么意思啊?很明显呦。已经赤膊上阵了。

师生座谈,孔子出题,如果有人重用,将如何?众学生畅所欲言,大多谈如何治理,而曾皙谈了如何生活,获得孔子的肯定,当然其他人的发言都在肯定的基础上各有点评。石个人认为这一章使孔子的思想完整了。

说一千道一万,人要实现人的意义,人生要追求“情”和快乐,实践快乐人生。懂得寻找、发现、享受人生的快乐时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什么是“情”,什么是快乐?怎样实现快乐?“义”自然地产生。发现人是物质承载的精神,难听点讲,人是寄生于物质的精神。所以物质基础便不可忽视,物质与精神,本章讲了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子路的。必须的!优点:注重国防建设等硬发展与自强,全民皆兵,骨气最硬。缺点:忽视软自强,缺少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