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说说国学(1 / 2)

 第二章说说国学

1—13步石回复“古人的智慧”论:“古人的智慧”论正确的不是因为有“古人的智慧”,而是因为文字、文物。古人的肉体早已死去,没有留下文字文物的古人的精神或说思想也早已死去。孔子说贤者辟言,就是要贤者活着。

1—14步石说谦虚与不谦虚:不谦虚,用于自强。谦虚,用于准备自强。

1—15步石回复“找骂”论:由于名词的异化现象,造成老名词有多种历史的含义,甚至是反义。这就要求听者更加要注意倾听。很多的人总是自以为弄懂了名词的全部含义,又不注意倾听,而常常把别人的意思搞反了,并肆无忌惮地发表意见,结果意见相反,往往是吵起嘴来。辩论变成概念混乱的舌战。不欢而散。倾听、倾听下文、听懂全文,多么重要啊!倾听、倾听下文、听懂全文,对于讨论、辩论多么重要啊!否则变成争名夺利的舌战,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吵嘴。

所以,名词都用了几千年了,好考虑换换了,虽然只是表面的工夫,那样至少可以保持人们的新鲜感。何况并不完全是表面功,老名词的含义已经很复杂了,甚至相反了,你用则可能引起混乱。你故意故弄玄虚,那是另一回事了。用老名词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是这个原因。有人乐此不疲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词的含义可能是反的。至于名词概念内涵的变化,它是名词的本质变化。

孔子高度重视,他为此激动地说:“徙义,崇德也”。你侃侃,这是何等的重要,何等高度!崇尚道德不是反复说道德,而使“徙义”。名词翻新,可保持新鲜感。“徙义”可保持原旨的鲜活度、生命力。用于政治上,老子深情地总结:“治大国如烹小鲜”。所以,要改革、要深化改革、改革成为常态。这是站在文化这个角度的理解。

1—16步石说仁的信仰:仁,作为理想作为信仰,在中国可追溯到黄帝。在中国文化是一以贯之的。在商朝有动摇,在商纣王有破坏。纣王之名成为垃圾箱、纳污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