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2)

 其实在金庸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的不是神雕侠侣,也不是射雕英雄传,而是那个古灵精怪的韦小宝。在《鹿鼎记》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天地会,知道了“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注:出自杭州青帮家庙二门有一幅对联:“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后来我在电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原来历史上真的有韦爵爷这个人,他的资料如下:

鹿鼎公姓韦,讳小宝,字公至,js扬州人,前朝兵部尚书袁崇焕之甥也。幼孤,与母当垆为业。少聪慧,通经集,犹有捷才,能马上成诗,名闻乡里。母以崇焕故,恐公被祸,以女妆衣之。圣祖践祚,广选秀女,甲长荐公于有司,遂入宫。及入宫,恐久为人所觉,乃阴刺御膳房苏拉,身代之。帝临幸,见公姿貌出众,甚奇,曰:“胡为乎厨中?”对曰:“薄言往述,逢上之厨。”帝曰:“虽如此,今持庖俎,不亦耻乎!”对曰:“君子务本。今以苏拉之身,行庙堂之事,子之谓失道也。”帝顾左右而赞曰:“异哉!其必不致碌碌。”

康熙八年五月,诏逮辅臣鰲拜。初,帝悉鰲拜专横乱政,虑其羽翼甚众,乃选侍卫、拜唐阿等年少有力者,常为扑击之戏,公亦在其列。是日,鰲拜入见,即令侍卫等缚之。鳌拜多力,欲挟帝自保,公奋起而击之,断其双股,乃擒。

有司列陈鳌拜大罪三十,请族诛。时,公在侧,以目示帝。帝退左右。公曰:“鳌拜经营十数载,基深党众,一朝被逮,朝野惶然。不若宥之,以安众心。”帝然之。遂诏曰:“鰲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公以功官内阁侍读。六月,迁通政使司参议。七月,迁通政使司通政使,行骁骑参领。

九年正月,入满洲抬旗,迁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五月,领翰林院掌院学士,受命纂修会典。

十年正月,蒙古苏尼特部、四子部大雪饥寒,遣公赈之。四月,受命纂修太祖、太宗圣训。冬月,晋一等子爵。

十一年七月,遣公往yn犒军。帝久悉平西王吴三桂异志,欲除之,然廷议保三桂者甚众。公密谋于帝曰:“逼平西王反于仓促之间,一则易平,二则师出有名,以绝人言。”帝是之,付公便宜行事之权。

至yn及宴,公笑曰:“人言王欲反。”三桂骇然,不能对。公曰:“今所见,非也。”三桂曰:“奸佞之言,不可信也。”公曰:“反,欲为帝尔。今,上所居,不若王之奢;衣,不若王之美;食,不若王之精。反欲何为!”三桂愕然,曰:“孤素俭。大人代天巡狩,不敢有慢。”公笑曰:“子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王多金,用之可也。他日小子如此,当与王共之。”三桂大喜,知公索贿,遂重金纳之。公谓三桂曰:“王裂土分疆,位极人臣,常有佞人谗王于上,言王欲反。”三桂惊曰:“如之何?如之何?”公曰:“王当具表撤藩,以明心志。王乃开国重臣,上必不许。如此可解也。”

平西王幕僚方光琛阴谓公曰:“王弃祖宗之庙祠,负天下之恶名,随先帝开疆拓土。今多遭非议,王不以为意,吾窃以为恨。”公曰:“初,先帝、李逆为秤,王为砣,趋之者定天下。昔日若成鼎足之势,何来今日偏居一隅。”光琛色变曰:“此乃逆言,公慎之!”公愤然曰:“吾本汉人,今日委身于鞑虏。他日风尘之会,吾必出于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