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回 达奚女钟情续旧好 采苹妃全躯返故宫(1 / 2)

 词曰:

缘未了慢说离多欢会少此日重逢巧。已判珠沉玉碎

还幸韬光敛耀。笑彼名花难自保原让寒梅老。

调寄长命女

大凡人情莫不恶离而喜合而于男女之间为尤甚。然从来事势靡常不能有合而无离但或一离而不复合或暂离而即合或久离而仍合甚或有生离而认作死别到后来离者忽合犹如死者复生此固自有天意然于此即可以验人情观操守。彼墙花路草尚且钟情不舍到底得合况贵为妃嫔者乎使当患难之际果不免于殒身诚可悲可恨若还幸得保全此躯重侍故主岂不更妙。且见得那恃宠骄妒的平时不肯让人临难不能自保。不若那遭护夺宠的平时受尽凄凉到今日却原是他在帝左右真乃快心之事。话说肃宗闻东京捷报即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奏闻上皇复请回銮。随后又遣翰林学士秦国模秦国桢前往迎驾。秦国桢奏言东京新复亦当特遣朝臣赍诏到彼褒赏将士慰安百姓。肃宗准其所奏乃仍命中使啖廷瑶与秦国模赴蜀迎接上皇。改命秦国桢以翰林学士充东京宣慰使。又命武部员外郎罗采为之副一同赍诏往东京即日起行。

那罗采乃故将罗成的后裔与秦国桢原系中表旧戚二人作伴同行且自说得着。罗采对国桢说道:当初先高祖武毅公有两位夫人一窦氏一花氏各生一子弟乃花氏所生一子一支的子孙。那窦氏所生一支传至先叔祖没有儿子只生一女小名素姑远嫁河南兰阳县白刺史家无子而早寡守志不再醮性喜的是修真学道。得遇仙师罗公远说与我罗氏是同宗因敬素姑是个节妇赠与丹药一粒服之却病延年今已六十余岁向在本地白云山中一个修真观中焚修。彼处男女都敬信他。自东京乱后不见有书信来我今此去公事之暇当往候之。国桢道:他是兄的姑娘就是小弟的表姑娘了。弟亦闻其寡居守节却不知又有修逍遇仙的奇事明日到那里与兄同往一候便了。当下驰驿趱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各官迎接诏书入城宣读。诏略云:

西京捷后随克东京且见将帅善谋士卒用命国家再造皆

卿等之力也。已经表奏上皇当即论功行赏所有士庶宜加抚慰

其未下川郡还宜为收复。城下之日府库钱粮即以其半犒军

毋得骚扰百姓。又访有汲郡隐士甄济及国子司业苏源明向在东

京俱能不为贼所屈志节可嘉。其以济为秘书郎源明为考功郎

知制诰即着来京供职。其降贼官员达奚珣等三百余人。都着解

至西京议处。

原来那甄济为人极方正安禄山未反之时因闻其名欲聘为书记。甄济知禄山有异志诈称疯疾杜门不出。及禄山反遣使者与行刑武士二人封刀往召之甄济引颈就刀不一语。使者乃以真病复命因得幸免。那苏源明原籍河南罢官家居。禄山造反之时欲授以显爵源明以笃疾坚辞不受伪命。肃宗向闻此二人甚有志节故今诏中及之。当时军民人等问诏欢呼万岁不在话下。且说秦国桢与罗采宣谕既毕退就公馆。安歇了两日即便相约同往访候罗氏素姑。遂起身至兰阳县且就馆驿歇下。

至次日二人各备下一分礼物换了便服屏去驺从只带几个家人骑着马来至白云山前询问土人。果然山中深僻处有一修真观名曰小蓬瀛观中有个老节妇在内修行人都称他为白仙姑。土人说道:这仙姑年虽已老却等闲不轻见人近来一不容闲杂人到他观里去。二位客官要去见他只恐未必。罗采道:他是我家姑娘必不见拒。遂与国桢及家人们策马入山穿同越岭直至观前下马。见观门掩闭家人轻轻叩了三下走出一个白老婆婆来开门迎住说道:客官何来我们观主年老多病闭关静养有失迎接请回步罢罗采道:我非别客烦你通报一声说我姓罗名采住居长安是观主的侄儿特来奉候姑娘一定要拜见的。那婆婆听说是观主的亲戚不敢峻拒只得让他们步入。观中的景像果然十分幽雅。有西江月词儿为证。道是:

炉内香烟馥郁座间神像端凝。悬来匾额小蓬瀛;委实非同人

境。双鹤亭亭立对孤松郁郁常青。云堂钟鼓悄无声知是仙姑习

静。

那婆婆掩了观门忙进内边去通报。少顷出来传观主之命请客官于草堂中少坐便当相见。又停了一会钟声响处只见素姑身穿一件蓝色镶边的白道服头裹幅巾足踏棕履。手持拂子冉冉而出。看他面容和粹举上轻便。全不像六旬以外的人此因服仙家丹药之力也。正是:

少年久已谢铅华老去修真作道家。鬓不斑身更健可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