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姚琳与江厦大学(2 / 2)

我听了她这样说,把心稍微放进肚子里。可能是我太紧张了。“非常感谢你一路以来的照顾,谢谢你。”我对她笑了一下。

她也回应给我一个笑容,说:“你笑起来的样子很像我一个朋友。你有住的地方吗?”

“噢谢谢,那个还没有呢。我早来了一天,一会儿进去看完学校,就去找住处。”

她“哦”了一声,又不放心地叮嘱我:“原来校园附近设有校招待所,后来因为这个校区在高校园区,依然在扩建中,加上人少,价格也高,学生家长来来往往的,都不怎么喜欢住校招待所里面,后来索性就关掉了。你一会儿可以先到学校里面四处转一会儿。江厦大学还是非常漂亮的。至于住的地方,可以坐刚才的公交,到前面两站的鹿港小镇去找找看,那边也许会有。”

我一一答应,心里涌起几分感激。

我们进了西角门不远,就走到了一片蓝顶白墙的楼前。她突然停下,说:“我到了。我在这个楼上住。”

毫无征兆的,她怎么说到就到了呢。我有些意外:“好,好的。那,再见吧。”

她仔细地指给我江厦大学东校门的方向,又对我微笑了一下,招招手。走了。

她住的楼是梅园三号楼。门口的大玻璃上,用红色字体写了“男生止步”四个字,像一万个学校的女生宿舍一样。楼下的宿管阿姨似乎已经起床了好久,她坐在宿管登记室里织毛衣。楼前有长长的连廊,连廊顶子也是蓝色的,廊下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廊外是夹竹桃,很高很旺盛的一大片夹竹桃,但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已经是早晨快8点了,学生们陆续从宿舍区走出来,匆忙赶着去上早晨第一节课。我不知道该去哪儿,印在复试通知上的江厦大学正门,虽然在第一眼就牢牢吸引了我,但此时我也并不一定非要去看的。

不少学生一个一个超过我,他们都有目的地,都朝某个学科的教室而去,而我的脚步却又慢又迟疑。我拉着的笨拙的行李箱更是突兀,它在某个瞬间突然让我觉得十分羞耻。因为它划过地面的轰隆声,一直在提醒我,此刻我是一个逃学的人,此刻我还不属于这里。

顺着她指给我的方向往前走,刚走两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同学同学……”

我扭头一看,竟还是姚琳,朝我跑来。

她没拉箱子,她的箱子正靠在连廊拐角的地方。“同学,我的电话给你一下吧。你有需要帮助的话,就联系我。我是研一物二的,我叫姚琳。”

我也交换了我的电话号码给她。姚琳,是我在江厦大学,在江城这个陌生的南方小城认识的第一个人。

“下半年,如果要过来念书的话,可以沿江坐船去上游看看,青江的水是非常清澈的。”她接着说。我脑子有点迟钝,待我完全反应过来,她已经快步走开。临走,还微微回过头来,给了我一个笑容。

她原来是听到了那句我在火车上说的那句“长江真的塔木德比黄河还黄!”

我低头存好她的号码,哈哈笑出声来。

我顺着姚琳指给我的方向往东门方向走。早8点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这会儿校园的路上几乎没有人。我拉着箱子,走过学生宿舍区,走过学生食堂和摆满暖水瓶的热水房,走过空旷无人的体育场。再往东,就到教学区了。

以湖为界,教学区与生活区是分隔开来的。这条横穿校园的美丽小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春涧。湖中心有小亭,和湖上的碧波桥连成一体。小亭是古典的样式,廊腰缦回,非常雅致。春涧,我猜是出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只是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出处。

教学区很大,有南北十二斋,南北对称各六幢楼。几个大的人文社科学院也一个挨着一个,传媒学院、历史学院还有英语学院都相隔不远。十二斋中间是敬文图书馆,被众学院环抱的同时,也正好被春涧湖环抱在中间。图书馆的楼层并不高,但气度不凡。图书馆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点,像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古典美人,总之,这里是后来我来江厦大学念书后去得最多、也最为熟悉的地方。

并不敢逛得多远,我从中轴线走马观花地穿过,一直往东走,往最东北的方向,看到了文学研究院。我穿过黄河和长江,跨过大半个中国要来看一眼的文学研究院,就在眼前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像第一眼远远地看到布达拉宫,第一眼远远地看到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一样,当我站在江厦文学研究院的门前,看到它古色古香的大门,还有挂在门边的各种荣誉牌匾簇拥左右,那一刻,我再一次眼睛里含满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