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电话(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我们节目组有自己的热线电话。大家排班,轮流接电话。不过一般也都是我们这些实习生和那些年轻记者们接电话,老记者们压根就不排班。

接热线其实也是一个新闻线索来源,观众在看了节目之后,打电话反映他们身边或者他们自己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部分是让我们去采访,一小部分是想让我们给他出出主意。

轮到谁接热线,谁就在上午到单位的时候,先到放热线电话的那张办公桌前,把电话的来店转接到自己的手机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井字键米字键加上自己的手机号就绑上了。别人打热线电话的时候,直接就打到自己手机上了,这样就不用守在热线电话前,什么事都不能干了。

我们接电话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说我们是《五彩生活》栏目组,请问您是哪位?然后他就开始说事,什么什么事儿,自己有多么多么困难,或者说要举报谁谁。

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事情的具体情况问清楚,前因后果还有现在有什么诉求。把这些问清楚,再问一下对方贵姓,留一下联系方式。我们说,“这个事我们帮您记下来,我们往上报之后。如果领导零能批准,就可能会有记着过去联系你,您就等通知吧”这句话有时候是应付,但至少一半以上不是在应付,因为确实地领导批准才能去采。

不过,说实话,热线电话提供的线索,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能去采访。正常情况下,一天热线能接个十个八个,真的基本没有能去的。

因为这些热线,一般都是受害者弱势的一方走投无路的求助,而偏偏这些事不是牵扯到政府就是牵扯到法院要么就是牵扯到医院。还有一些不太方便去查证的事儿。比如说举报某一个人贪污受贿,这些我们都不可能去采访,这些事都是高压线,不能碰。

还有一些就是不靠谱的,家里困难让捐钱的,家里有果园让帮忙宣传的,还有找女朋友不接电话了失踪好几天,要发寻人启事的。说起寻人启事,这一类的新闻,如果有特点的话,很容易被采纳,但是也得看这个月的寻人启事是不是已经发过几个了,如果是,那就很可能就不让采了,节目不能变成一个全是或者每期都有寻人启事的节目,因为那样,寻人的热线只会越来越多。节目就变了。

想发寻人启事,倒是有一个方式挺管用,如果你不知道某一个栏目的电话,不管是我们栏目的还是都市频道的类似栏目,你也没有别的途径,微博、朋友圈什么的,最直接的,你可以拿着一摞寻人启事到电视台门口发,最好是在上午八点之后,这个时候,正是记者们到电视台上班的从大门进去的时候,有些民生新闻的记者,比如我们。在看到后一般都会上千询问,或者留下一个电话,要走一个寻人启事,然后到楼上找领导请示,如果找的这个人有特点,很有可能被批准,我们在电视台门口等着人来接进去的时候,遇琪和王峰就采过这样的两条寻人启事。

小孩,是我们最愿意发的,不管是什么坏事,只要跟小孩有关,采用的可能性都比其它年龄层要高得多。有特殊经历的失踪人员吗,退伍老兵什么。儿子找老父亲老母亲,最好老人有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一个新闻点。有一些智力障碍的,或者干脆精神病的一般不会采,还有涉及传销的也不会采,除非特殊情况,家里情况特殊,能找到新闻点。

我们节目做的是民生新闻,节目里总有一些记者帮小区业主跟物业讨公道,跟开发商讨公道之类的,还有到农村去采访了大棚被烧,卖猪不给钱。他们看了这些新闻,就会觉得这个节目是帮老百姓说话的。但其实我们节目并不是这样,这些帮助类的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生活类资讯,天气,一些新鲜事,其它电视台播过的一些的惊险或则奇葩的视频。我们节目尺度特别小,特别特别小。

恨不得你接三天热线也每一个能去采的。我挑一些自己接过的热线,这些有的只有两个采了,大家可以猜猜有哪几个。

长江市场东幸福小区。马大哥,17号楼与19号楼之间有僵尸车,粪汤子。过不去人。群众反应。

盘锦新立镇,中xxx局,后勤内退职工高先生有合同,本来一个人,单位给30亩地,秋收之后上交一部分,其余自己留下合同到正式退休现在还没到退休年龄,xx局把地强行收回寻求媒体帮助。

彰武二道岗子乡家里困难,四个大人都有病孙子孙女上学养有十来头牛乡长建议与儿子儿媳户口分开可以给老两口低保待遇户口分开后乡民政局不给办理低保还取消了困难户待遇跟乡里交涉未果,寻求帮助洪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