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养鱼(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今天还是继续说海城,海城垃圾围村的事儿。这个事也是上次的采访,之前也说了,一共是两个事。一个火烧大棚,还有一个,就是垃圾围村的事。

其实这个垃圾围城的事是在火烧大棚之前采访的,我们先去了垃圾围村,返程的时候,顺路去的火烧大棚。火烧大棚是个特别特别小的事儿,之前也说过。一个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意思,每年都有,还不止回。就是捎带着把它做了,算是一个饶头。我们是不会专门过去的,从沈阳跑到海城去采一个火烧大棚的事,只能是有别的事儿,然后顺便把它采了,做成一个小片子,苍蝇再小也是肉啊。

这事儿其实特别简单,但是采的时候很耗费时间,因为牵扯到了政府这方面,很费事,我们在办公室里,等了两个半小时,等的手机都没电了,

先是张哥让我下楼去车里把他的充电器拿上去,然后是我们的摄像富哥,安排我下去拿充电器,又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机没电了,我又下去拿充电器。

司机孙哥,就在那个车里坐着,就在办公楼外边,我们在办公室里等。他是睡了一觉又一觉。有时候我会想,现在他人在车里等我们的时候,可以玩手机,睡觉。之前呢,前几年手机没什么可玩儿的时候,出来采访,等记者的时候,他干啥呢?在车里就是纯睡觉吧估计。我觉得手机还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等人的方式

海城有个北台镇,海城是个县级市,北台镇在ln这边儿特别有名,它是一个箱包集散地,我们基本上去海城都是去北台去采访。那边总有事可采,我倒是问过张哥一次,我说,这边你好像很熟悉,经常来吗?张哥说基本上哪个地方有事,都是很固定的。每年这个地方,都要去十来趟一二十趟。大家都知道有的地方容易出事儿,新闻多。有的地方是一年不去一趟。

我先说稿子,特别短,但还是比较完整的,就是为了最后的收尾,让政府的人出来说话,多等了两个半小时,很费劲,当时在村里采的时候非常顺利

明天晚上要去看《我不是潘金莲》,今天先简单写点吧。明天、后天,再写采访的过程。明天也有可能会写,《我不是潘金莲》的一个观影感受,就像之前的《一句顶一万句》一样,大家准备好啊,说不定又是两万字啊!哈哈!

大家都知道老规矩,稿子上来先是主持人说的一句话,把之前的片子衔接一下,节目是三大段,中间进两段广告,有时每一段中间有三四个片子。长短不一,如果片子长了,十分钟八分钟的,可能一大段就一个片子。反正就是分三大段。

主持人说,广告回来,说说跟环境有关的事,给我们打电话反映问题的是海城市北台镇张家二台子村的村民,他们说,整个村子现在已经被垃圾给团团围住了。希望大家理解,我前面也说过,我们写稿是有一定的夸张的成分在里边儿,电视就是要那种刺激的夸张的,直接的冲击,要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大家才能往下看。没办法,收视率收视率,大家理解

主持人说完了,紧接着就是切到我的片子里来了,播放我的片子,我和张哥的片子第一段是画外音,海城市北台镇张家二台子村,曾经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可自从三年前开始,村子周围开始莫名其妙的被人堆上垃圾。

然后就是采访。村民采访的镜头,当时是一个群采,一群人在路边站着,我们还没下车,就听见一个老太太说,中央来人了,哈哈。群采的时候,男的一般不说话,老太太小媳妇爱往镜头前面凑,可算逮着个说话机会了,一点儿都不怯场。

所以说东北人,现在各种直播的女主播男主播,喊麦的人,好多东北人。人家不怯场,话筒递过去就开说。一老太太说,哎呀,现在污染受不了啊,风一刮到处都是啊,全是垃圾。

紧接着就是一个画外音。画外音跟采访之间就是互为补充的,互相有一个铺垫的作用,互相也有个解释的作用。

经过三年的时间,村子周围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甚至一些地处偏僻的养鱼池附近,也没能躲避垃圾的侵扰

我们确实去拍了养鱼池,没有多大,就剩一点儿水了,养不了鱼了。里边倒了一些垃圾,应该有几车的样子,事实上我们拍画面拍了三个地方,采访只采了两个地方。养鱼池采了一段儿,就在村外边儿,我们还没到村子里呢,然后我们到村子里之后又从采了一段。

这人是一个男的,就是他把我们带过去的,我们下高速出他接的我们,因为村子不太好找,我们也怕导航仪往村子里去,出什么问题耽误时间,他们也积极呀,要接我们给我们带路,我们是采访的第一批就是带路的人,大家下车,拍画面,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