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狗虾(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先说前一天的下午的采访,在二楼采完这些商户,张哥又下楼拍了一些门脸和店铺内景画面,又拍了一些老板在店里搬东西的画面,这些都是摆拍,我们需要这样的画面,用来和画外音搭配,全是采访的新闻是没法看的。

拍完这些,张哥又让我来当业务员小贾,要拍一下商户直接把钱给小贾,小贾接过钱揣进裤兜的画面,这个算模拟拍摄,编片子的时候会做一个右上挂角,屏幕右上角有“模拟拍摄”是四个字。一般模拟拍摄的时候,编片子和播出的时候,不仅要注明是模拟拍摄,往往还会在拍摄的时候就采用前景虚化的方法,整个画面像有一层雾,有一层膜隔着一样,人只是看个大概,看不清脸,这么拍,就是怕引起误会。怕有观众会当真,而摸你拍摄在一些案件当中用的较多。抢劫,强奸之类的,为了还原现场,为了让片子看起来更有意思,往往都会这么多。

模拟拍摄结束之后,我们又去了另外两家商户的店铺内,大队人马已经散去了,只剩下不多的四五个人。他们带着我们去拍剩下的画面。而大队人马散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凑了钱,就在二楼,我们采访的间隙,带头的人把大家的钱都收了上来,好像是一人一百,记者来了,大老远的从沈阳来了,为了赶趟,今天下午能采上,中午饭都没吃。怎么找这晚饭不能再让记者饿肚子了。这就是人情。就当着我们的面收的钱。张哥还说了两句客套话,我当时觉得有点尴尬。

带路的人前头走,我们的车跟在后边,把剩下的两家的店里边的画面都拍了不少,拍完的时候,天都有些擦黑了。对了,我就是在其中一家商铺所在的居民楼上看到的“菊花里”的门牌。就是这次。菊花里多少号记不清了,手机里应该还有照片。

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无非是规模不同,大大小小,他们也都愿意配合。在其中一家,张哥还临时补了一段采访。所有的画面都拍完之后,他们就张罗着要请我们吃饭。唉,盛情难却啊,人家钱都凑齐了,不去确实说不过去。不过话说回来,去不去我说不算,我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去,我就跟着去,不去,我就跟着不去。不吃他们的饭,就吃张哥的饭,我还是饿不着。

去吃饭的时候,把他们的律师也叫上了。这位律师六十多岁了,每天都要喝点酒,在锦州很有资历,说话也有分量。如果不是碰上这么大一个公司,应该早就拿下了。到了锦州,海鲜少不了。其实,锦州在ln地区最有名的是锦州小串。很地道。到了烧烤店里,一般都是来五十个小串,然后才是烤鸡头,烤鸡爪之类的。

到锦州,如果是自己解决伙食,或者跟朋友一起吃饭。张哥肯定会带我们去烧烤店,撸小串,喝啤酒。不过,坐在路边撸串喝啤酒是下回的事了。这回是客随主便,都一次见面,头一次一起吃饭,只能是听他们的安排了。果然,海鲜。

到了一个他们经常去的一个饭馆,不是很大,但都很熟,我们进了包间,所谓包间就是跟外边隔了一张屏风而已,总共两个包间,里边那个包间已经有人了。这个包间还是提前说好的。店里客人也不是很多,外边坐了有三四桌。

菜一道一道的上来了,作为一个内蒙人,我这回出来,算是大饱口福了。吃了头一回听说,头一回见。头一回吃的不少菜。一大盘狗虾,很小的虾,但是很费。直接用手拿着吃。也没有汤,就是满满的一盘虾,好像是就用热水煮了一下。老实说,太小,跟吃瓜子似的,没意思。还有一盘鱼,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叫什么鱼。张哥吃过,他也不知道。后来这种鱼,我们还吃过一回。这种鱼在那边应该很普遍。

就在我们从锦州离开,去葫芦岛采访那个五十岁的老太太的路上,我们在国道旁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在他们家的冰箱展示柜里,我就看到了两条这种鱼。这种鱼,很大,很扁,肉很白,很嫩,刺不多,而且好像有骨架一样。这鱼好吃,嫩。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好像是清蒸的。那盘狗虾好像是老板送的。

还有虾爬子,也就是皮皮虾,这边人叫虾爬子。头一回见,头一回吃。这种虾好,个大,肉多,就是皮太硬,我头一回吃,剥皮的时候还扎了手。后来,没少吃这玩意,因为天越来越暖了,到海边采访,基本上都得吃点这玩意。也是一大盘。好像还有公母之分。老律师还专门给我挑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