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循环(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这次采访也就两个两个小时左右,从我们在下楼一直到整个采访结束。其实采访最耗时间的是路上花的时间,在市里采访还好点,在外边,到了锦州,到了营口,单是在高速上就得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上高速之前,下高速之后,这是最耗时间的部分。

其实真正的采访,最多是十几二十分钟,该问的,该说的就都差不多了。再拍点街道的画面,采访对象日常生活工作的画面之类的,用在画外音上。一个片子的采访就结束了。除非,你的采访对象说话不着边际,他始终按自己的节奏来,而他的节奏就是一句话重复无数遍,就是说不到点子上,你想要的那句话,他就是不说,或者就是说不出来。

这个时候,记者一般都会先让摄像歇会儿,自己跟采访对象好好的沟通一番。告诉他电视节目需要什么样的效果,电视节目的特点,要简短精炼,不可能你说一个事说五分钟,我就让你一直说,那我一个片子才两三分钟,能让你嘚啵嘚五分钟吗,你说再多我只能用个三两句,说的好了五句八句,说的不好,磕磕绊绊的,一段话只能用你一句。所以,你得直奔主题,挑重点的说。我问你什么你说什么,我让你怎么说,你怎么说。

有的时候,记者没办法,他就是听不懂,就是不按你说的来,你就得用笨方法了,一句一句的教,让他复述,告诉他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真的就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不过那样的还是极少的,往往都是一些有满腹委屈的老人,忙着诉苦,根本就不管你说什么,你问什么。

还有一些说官话的人,领导们,小领导们,没上过电视,看见摄像机就头晕腿抖出汗结巴,各种情况的都有。别看他们一个个的平时在单位里在下属面前挺神气,摄像机镜头一对准,立马就乱,说了这句忘那句。有时候还不如那些老人,至少他们不怯摄像机,敢说,虽然说得啰嗦。

对这样记不住词的领导,他们都有准备好的稿子,不敢说错话。或者说没有什么发言权,他只是代表单位出来的,是个挡箭牌。他要把自己领导的意思表达清楚。说不成话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写到纸上,然后,找一个人站在摄像机后边举着,让他看着说。这种事在我这半年实习记者的生涯中了,只发生过两次。我还见过一个同事的采访,在四楼编片子的时候,那是一个医院的什么主任。说不成话,说了前半句忘后半句,就是太紧张。只好让她看着纸条说了。片子里用的采访吗,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的,如果这三句话,他中间停顿的长了。或者加了其它的话,为了简洁,为了意思清楚,后期就得剪,一般是用特技,闪白后者二维放大。

特技也不能滥用啊,最多连用三段加了特技过渡的采访,虽然每段可能就一两句话。不然画面就感觉太花了,一句话一个样。为了不给后期自己剪辑成片留下坑,前期采访的把握很重要。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招式。尤其是遇见说话快的采访对象,呵呵了,回来掐同期拍唱词的时候能愁死你。

其实,看着纸条念出来的采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一是语气不对,像念稿子,二是眼神不对,一是不眨眼,二是没表情变化,三是有点像盯着摄像机看一样,其实他在盯着看摄像机旁边的那张举着的纸。真碰到这种人了,也是没办法。以前我在课本上还看着这样的案例,是当反面案例用的,这样是违背新闻真实性,还是什么原则来着,就不太清了。但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课本上的一些一些原则就不那么有约束力了。

不过这并不是我独立采访的时候遇见的,说实话,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新闻学专业本科四年,我对书本上的一些原则还是认可的。尊重的,老师们说的话,我还没有忘。或者说还没到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