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故事(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怎么理解故事板呢,其实可以把我们编辑的片子都看作是一个一个的故事,它是一块黑板,我们在黑板上编故事,我们在故事板上编片子。

故事板一般都是一个很宽的长条,宽是因为它要容的下这些轨道,长自然是跟片子的长度有关,片子越长,故事板就会被延伸的越长。故事板的长宽都可以用鼠标按比例来拉大或者缩小。反正就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故事板上正在编辑的这些素材,可以放大到一厘米是一帧来看,也可是缩小到一厘米长,来容纳一分钟的素材。编片子的时候可以放大,一段一段的来编,整体看的时候可以缩小来看。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片子排得密密麻麻的挤在本来用来显示一两分钟片子正好的界面上。

大大小小,都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偏好。编片子也是,一个人一个方法。

故事板的左端从上到下依次是各个轨道,右上挂角、字幕、唱词,画面,一声道,二声道,三声道(一般是背景音乐)。位于右边显示器的右边端点没什么特别的。整个长条形的字幕版,上端和下端还得说一下。上端一整小长条,从左端点往右走,是几十个操作按钮,拿鼠标点的那种,特别小,光标贴上去它就会弹出一行文字,显示自己的功能,这些钮的功能好多也可以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代替。对于一个老记者来说,拿鼠标去点明显没有敲击键盘上的快捷键那么方便。

这些小按钮也基本上是故事板的所有操作了,你用它们来对被拽到故事板上的素材进行编辑。这一排小按钮,有各种你想要的功能。增加轨道、复制粘贴撤销、切分素材。组合素材,平移素材,上移一轨,下移一轨,所有的功能都是相对的。有左移五帧就有又移五帧,有前与时码线靠齐,就有后与时码线靠齐。有全部前移就有全部后移。有切除时码线前素材,就有切除时码线后素材,还有补齐素材到时码线。对了,还有字幕修改,拍唱词。各种功能。大部分都可以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代替。

还有选中画面之后,单击鼠标右键,也会弹出一系列操作,用鼠标选中某段声音之后,单击右键,也会弹出一系列针对声音的操作。还有摁一下键盘上的enter键,会弹出一个信息量极大的操作框。里面有各种特技让你操作。有二维的,三维的,有马赛克,有闪白,拉伸,翻转,各种特技,还有一些转场特技可以自动生成,淡入淡出之类的。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都网上去搜索大洋非线性编辑手册,自己琢磨。我这几个章节真是说的太多太累,我要切到故事上了。

在这之前我再说一下时码线是怎么回事。时码线是一条在故事板上始终存在的一条线。是与故事板的上下端垂直,左右段平行的一条细线。它很重要。你可以用鼠标来前后移动它到任意一个位置。也可以用paup和padon,这样它就能直接到两段素材直间的切口。这个切口是为了编辑方便专门显示的,其实是无缝对接,在播放两段素材的时候。有了这个切口,你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两个画面或者两段声音的连接处。在一个成片里面,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样的切口。上百个也正常。

用这两个pa键就可以准确快速的将时码线移到切口处,而不用用鼠标一点点的校对,这一帧不容易校对。它们也只能到一个有一个的切口。想到某一个素材中间的某一部分就得用鼠标,搭配显示器或者耳机来确定了。其实也可以用hoe和end。hoe能直接让时码线回到整个片子的第一帧的位置,end和它对应,可以直接到最后一帧。

你要编辑哪块,基本上都离不开这条时码线跟着跑。有了它你会很方便,它就像我们在黑板上画图用的三角板用的尺子一样,没它就是麻烦,你不知道从哪下手。时码线固定位置之后,就像狙击步枪锁定目标了一样,接下来扣动扳机就行了。

一帧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很短。这一帧一帧的找,用鼠标很麻烦,用paupdon,只能确定连接处的那一帧,也叫素材点。所以,在找某段声音或者画面中间的某一帧时,比如在显示器上看到这一帧镜头抖了,得切掉,或者替换掉。怎么找故事板上的这一帧呢。其时是用塑标和键盘搭配。先用鼠标把时码线移到大致位置,放大,放大。再用故事板上方的小按钮一帧一帧或者五帧五帧的找,这是固定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