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2)

裴亚容挠挠头,她没有想到他会一时提到这个问题,自己的历史不怎么好,哎,先把知道的说上吧「额?还有一个南宋。对了,你知道包拯吗?」

「包拯?」骆辰轩摇摇头,他刚准备询问裴亚容为什么问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却想起现今距北宋已经一千多年了,那么是不是代表…“你是不是知道关于北宋的很多事情?”

「我想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裴亚容不可置否的说道。

骆辰轩皱眉,而后提议道「历史?那你可以跟我说说吗?」

裴亚容点点头「可以!」清清嗓子「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此时经济长足展,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呢,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后来,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而里面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再最后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却不没想到建文帝刚上任便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于是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但是燕王也不是小角色啊,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结果可想而知。朱棣胜利后便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

「朱棣即位之后,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永乐元年(14o3年),明太宗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o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o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朱棣统治期间史称永乐盛世。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

「朱棣还非常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展,他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朱棣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可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朱棣是我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位好皇帝。」

「是啊!」骆辰轩也不由得想起那个在自己酒楼里蹭吃蹭喝的朱棣,舒心的一笑。

………………………………………………………………………

于是,就这样骆辰轩便进入裴亚容的生活中,与骆辰轩在一起的闹出的笑话让裴亚容渐渐的忘了当初胡真那悲痛欲绝的表情,而骆辰轩也渐渐的变得爱说话了,不在似以前那样给人冰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