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底下文章(1 / 2)

 看热闹的村民越来越多,姜家人被围得水泄不通。</p>

姜软软说“各位叔伯婶婆,姜家作坊要雇人了,不管吃住,每天上工4个时辰,工钱每天10文,想做事的待会找我爹报名啊”。</p>

雇人的消息在村子里刮起一阵热浪,姜家客如云涌,来者都想进作坊干工。</p>

同村子住着,是人是鬼姜父和纪氏一清二楚,他们挑人品不错的二十人雇佣了,其中十五个男子,五个妇人。</p>

贺学义夫妇升职加薪了,他两现在属于管理层,每天20文工钱。</p>

接着姜家人放话收购优质红薯,每斤10文,村民们疯了,动员全家,个个挑着红薯赶往作坊。</p>

人多易出乱子,村长领着几个壮汉赶过来维持秩序,场面总算控制住了。</p>

阿农力气大,被姜软软打发到仓库帮忙了,她算数了得,负责看称和付银子。</p>

一切有条不紊进行,大家都是乡亲,没有倒出来查看,直接过称就让他们拉仓库里了事。</p>

范家人来了,除了冯氏,每人都挑着一担红薯,重量很足,扁担压得弯弯的。</p>

不得不说冯氏的心理抗击能力真好,前些天才丢脸丢到姥姥家,今天又是那个嚣张泼妇样。</p>

她捏着手帕,指手画脚“老大媳妇走快点,没吃饱吗”?</p>

“老头子,红薯快要撒出来了,扶一下”。</p>

姜父虽然不喜欢范家人,但大庭广众不好拒收,便道“老二,干活了”。</p>

老秤的铁钩勾住箩筐的绳子,姜父和二哥用竹竿穿过称杆上的铁质提环,把整个秤子连带筐里的货物一起提到半空。这时纪氏挪动秤砣,平衡后,姜软软过去看称计数。</p>

108斤,这个数一说出口,姜家人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p>

相反范家人喜上眉梢,冯氏催促“把秤放下呀,赶紧上下一箩筐,我们待会要进县里看老三,可不比你们闲的发慌”。</p>

姜软软观察了一下,箩筐跟其他村民的筐子容量差不多,可重量差了三四十斤,肯定有鬼,“急什么,我们还没验货呢”。</p>

验货?范家人傻眼了,六神无主之际,范德义阴测测地说“丫头,我知道你和冯婶有过争执,怎么说你都是小辈,再闹下去恐怕对你的名声不好呀”。</p>

“名声?我不在乎”姜家卖的东西都是独家垄断,名声再烂又怎么样,该买还不是得买。至于姻缘,呵呵,嫁人还得宅斗,单身不香吗。</p>

纪氏怒骂“滚,不做你家买卖,你算哪根葱,我女儿的名声哪轮得到范家人说事”。</p>

姜父直接赶人“赶快走,别逼我动手啊”。</p>

范德义强行挽尊“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p>

姜永茂二话不说,抓起手边的竹竿扔过去“滚,三番四次找我妻女麻烦,当我姜家没人不成”。</p>

二哥抄手,拽拽地插话“快滚,碍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