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老师对常书的“情感”的说明 免费(1 / 2)

 我是一名70后作者,自身三观是正确的,符合主流价值的。

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他必须要经受一系列的挫折,在不断的打击中,在家长、老师与一些部门的强力教育中,才会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认识。

常书作为一个少年,对美丽的年轻女老师,有着“崇拜性”的爱慕,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危急时刻,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这对任何一个女人而言,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强烈触动。

尤其是在王老师的对象意外去世之后,常书无疑成为了她最为信赖和能依靠的人。

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环境下,选择一种隐蔽的甚至是有违道德的“苟合”,可能是一个丧偶妇女,在某种极端舆论环境、心理环境、家庭环境与个人生理需求下的,最无奈的一种情感“救济”吧。

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读者,我们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视、去批判,但若能换位思考一下,也或许能给予王老师点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