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一群老鼠(1 / 2)

 就在他们三人聊天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动静,庞统连忙出去查看,却发现是居闲。

居闲拉着庞统进去,示意三人不要说话,然后这才小声的解释道:

“营地外来了一群老鼠,怕你们这边有危险,我就过来看看,待会如果有什么动静,不要出去。”

按照居闲的刻板印象,文人都应该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那种,可他忘了,这可是三国啊!实际上,在唐宋以前,文人身体素质还都不错的。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不仅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反而是文武双全的人,不会一些功夫在身,都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

但凡是读书人,必定绕不开六艺,这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素质不好的还真驾驭不了。

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车。但凡能够射箭驾车的,没有一个是体弱多病的,体力不好可不行。就连孔夫子身手也不弱。

《淮南子·主术训》曾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说的是孔夫子智慧要高于苌弘(孔子的老师),比孟贲(战国时期的勇士)还要勇猛,能追逐野兔,能举起城门的门闩。

直到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发展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读书的成本下降,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读书了。他们专为科举而读书,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干别的了。

因此到了唐宋时期,读书人的身体素质开始下滑,但也跟普通百姓差不多。其中也不乏有特别优秀的,比如李白和辛弃疾。

李白是个剑术高手,辛弃疾更是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由此可见,当时读书人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可为什么越到后期越差呢?

归根结底还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早先的读书人多是出生世家贵族,啥也不用做,能够专心学习六艺。

可到了后期的读书人,多半是贫困子弟,只有考中上榜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改变人生,所以一个个拼了命的读书,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来用,谁还会去在乎其他“没用”的呢?

所以读书人由原来的文武双全,慢慢的便向手无缚鸡之力,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徐庶笑着对居闲说道:

“居大哥这是瞧不起吾等?虽说上阵杀敌还不行,可自保,还是没有问题。”

其余两人也点了点头,纷纷拿出随身的宝剑,示意给居闲看。

居闲点点头,随后对着他们说道:

“既然如此,要不跟我去看看?”

庞统可是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听见能够跟居闲一起去看看情况,二话没说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