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乱(1 / 2)

 自立夏以来,报纸上关于大明王朝积弊重重的文章连篇累牍,大肆宣扬,甚至可以说是口诛笔伐,言辞犀利毒辣,震耳发聩,直击要害。</p>

而五省总理衙门的大声疾呼,五省总理王泰的振臂高呼,要朝廷变法革新的呼声,跃然纸上,大江南北,一片惊呼。</p>

河南,开封城,南门内的广场上。</p>

大树下,告示牌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等。众人兴致勃勃,里三层外三层围在一起,看着告示牌上的官府告示。</p>

其实,告示牌上所说,几乎和报纸上的一模一样,只不过多了五省总理衙门的印章而已。</p>

“我朝困局之首位,乃是吏治腐败,道义颓废。所谓官以财进,政以贿成。朝中大臣招权纳贿,谄媚成风,互为倾轧,遂使党争日烈。地方官员则中饱私囊,欺上瞒下,无补时政,巧立名目,敲骨吸髓,而民乱频生。土豪劣绅推波助澜,百姓水深火热,流寇趁机而起。我朝吏治,积弊太过!”</p>

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巧立名目,敲骨吸髓,这便是告示牌上,对大明吏治腐败的概括总结了。</p>

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大声读完一张告示,周围观看的百姓窃窃私语,个个睁大了眼睛。</p>

这位年轻的大人,到底怎么了?他不是当朝皇帝的女婿吗,怎么数落起泰山大人的不是了?</p>

“总理衙门的公示,那不是女婿和老丈人对着干吗?”</p>

有百姓摇摇头嘀咕了起来。</p>

“这告示上、报纸上说的对!这些个狗官,没一个好东西,应该都拉出去砍了!”</p>

有人冷声道,狠狠向地上唾了一口。</p>

“小心点,要是被看到了,又要罚款罚站!”</p>

有百姓好意提醒。</p>

“你当我傻啊,我吐的是口水,又不是痰,就是被发现了,也没什么大事!”</p>

吐口水的左右看了一下,心虚地把吐的东西用脚擦干净。</p>

观众都是哈哈一笑,接着有百姓继续说了下去。</p>

“王大人下面的官才是好官!至于朝廷的那些官吏,坏人里面挑好人,没几个!”</p>

读告示的士子摇头道:“我李知乐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好人,耕读世家,人畜无害,月需纹银仅三两。我要去当了官,保准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比官府里的每一个狗官都好!”</p>

“李兄弟,你就不要炫耀了!还有那么多官府的告示,你都给大家读读吧!”</p>

有人叫着,引起旁人的一致起哄。</p>

“好,马上,马上。”</p>

李知乐开始读了起来,下面围观的人群,也都安静了下来,听他继续。</p>

“……请饷惯例,请饷必馈,军官克扣军饷,低层军士缺饷,又疏于训练,毫无血气,此军中积弊,必须根除!”</p>

众人纷纷点头,那些个官军,能打仗的极少数,祸害起百姓来,个个如狼如虎。</p>

“……其次是冗官,尤其是武官过多。如景泰年间,京都卫所武职,一卫已有二千余人,全部三万余人,每岁需银四十八万两,米三十六万石,其他薪俸等动经百万。耗损国家储备,极为巨大。历代官员数目,汉代七千八百名,唐一万八千名,宋代冗官极多,至三万四千名。但到我朝崇祯年,武职已逾十万,合文武官员达十余万,比宋代多数倍矣。夏、秋之税粮,不足支付甚巨。”</p>

李知乐聚精会神,读的津津有味。</p>

“这么多狗官,还克扣军饷,怪不</p>

得没有人愿意打仗了!”</p>

“河南的那么多田地,不就是被卫所那些贪官给贪了吗?”</p>

“王大人杀的好!姓范的姓苗的全都给断了锅,大快人心啊!”</p>

人群中,许多人都是心惊肉跳,群情激奋,这些家伙,不会有揭竿而起吧?</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河南,可经不起再一次折腾了。</p>

“都静一静,听我继续读下去!”</p>

李知乐提高了声音,面向告示,继续大声宣读。</p>

“至于科举,则初为考经义,后变为八股。科举之害,等同焚书,而败坏人才,甚于咸阳之坑儒。因此造成士人与官僚学识空虚,胸无点墨,空疏无学,遂至于以议论误国。</p>

万历以前,朝政尚是小康。而万历以后,有法令而无教化,老者不教,幼者不学,成为俗之不祥。时人只知空谈明心见性,而不谈修己治人之实学。读书人多看书不看首尾,只看中间两三行。其所著书,多是盗窃。因此造成社会日乱,神州动荡。”</p>

“科举之害,等同焚书,而败坏人才,甚于咸阳之坑儒。说得好呀!”</p>

有读书人大声叫好,仿佛告示牌上说的,说到了他心里一样。</p>

“那些个官爷,除了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屁都不会,那些钱粮账目,自己都看不懂,还得让那些胥吏经手,什么狗官!”</p>

“一个个脑满肠肥,都是蛀虫!这些个不学无术的贪官!”</p>

骂着骂着,众人的目光,又被告示上的土地兼并和藩王宗室篇幅所吸引。</p>

继吏治腐败之后,土地兼并,又一次被推了风口浪尖。</p>

“我朝困局,其次之要因就是土地兼并。藩王宗室、豪强官绅、地方乡宦巧取豪夺,强占土地,使权贵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权贵者少于国家赋税,而无地之百姓又无银可缴,朝廷财赋集于权贵者之手,朝廷所得税赋皆是出于无权无势之百姓之手,贫者愈贫,富者则更富,而国家库银告罄,天下岂不乱乎?”</p>

那些个豪强官绅,谁不是良田千顷,而低层百姓水深火热,有百亩者又有几人。</p>

也许是想起了六年前,王泰初入河南,,大肆杀戮的壮举,围观的众人一下子变的群情激昂,大有气势汹汹,一发不可收拾之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