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明的未来(1 / 2)

 碧波荡漾,一望无际,数百艘战船劈浪而来,舰队阵容庞大,大小战船齐备。巨舰“河南号”上,王泰举着千里镜,看着马尼拉海湾乱成一团的西班牙舰队,冷冷哼了一声。</p>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终究会来临!</p>

也不知道,这是谁说的屁话。</p>

很多时候,正义又何曾来临?</p>

就像历史上的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王泰和河南卫军横空出世,十几年后,1662 年,马尼拉的华人又会迎来第三次屠杀。</p>

历史上,经历两次大屠杀之后,1661 年的马尼拉“涧内”,通常住有华侨一万五千人,都是商人和手工业工人,他们自己形成街道和广场,设有社会所必须的一切商品和手工行业,市场安排得很好,秩序井然,对市民大为便利,然而,西班牙殖民者对华商资本的扩展是不甘心的,1662 年,再次大规模地屠杀华商。这次大屠杀的直接导火线是郑成功给菲律宾总督的一份通牒引起的。他们以预防郑成功入侵为借口,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于 1662 年 5 月 23 日,突然炮轰“涧内”,把当地华商推入恐怖的深渊,有的华商被当场打死,有的泅水逃难,却葬身鱼腹,有的从陆路逃进深山老林,西班牙人对这些华商也不放过,6 月 6 日实行全岛大搜捕,西班牙的骑兵到处追杀逃散的华商,不分男女老幼地大事砍杀,这场大屠杀整整进行了十八天,华人死伤不下两万五千人。</p>

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菲律宾一直到了几百年后,由米国人接手,正义又何曾来临?</p>

如今,站在马尼拉王城的城墙上,看着远处海平线上出现的一艘艘战船,瞬间铺满了视野,日月旗在海风中飘扬,科奎拉握着千里镜的双手,微微颤抖。</p>

“明国的军队来了!”</p>

“大明的战船!”</p>

“他们来报仇了!”</p>

城墙上,西班牙士兵们惊讶地喊叫着,尤其是那些马尼拉土著士兵和日本兵,许多人都是脸色煞白。明军如此大规模的舰队来袭,破天荒还是头一遭。</p>

至于明军为什么来,恐怕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屠杀者更明白了。</p>

马尼拉城,只怕是他们的葬身之所了。</p>

“传令下去,准备战斗!”</p>

科奎拉脸色煞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p>

事到如今,希望骁勇善战的西班牙战士能够创造奇迹,击败大明的报复者吧。</p>

总督大人的军令下达,无数的西班牙士兵开始在城头忙乱了起来,几十艘战船纷纷开始驶出港湾,向着明军的战船迎去。</p>

正义不但会来临,而且这里将来会成为中华予取予求的粮仓,移民的圣地。这里也不会有什么西班牙统治者,这里将是中华的属地。</p>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王泰首先考虑的,是大明的利益,是大明百姓的利益,是汉家子孙的利益,谁敢阻断,他必会不惜代价,血腥杀戮。</p>

就像他挥兵出关,痛杀关外的建奴一样,今天的马尼拉也是如此,那些个刽子手们,必将接受正义的……屠杀。</p>

“大人,马尼拉这样一个化外之地,几千守兵,还值得大人你亲自出马吗?”</p>

经历了台湾、朝鲜之战,积累了经验和信心的王威,对眼前的马尼拉,并不放在心上。</p>

两万多大军,四五百艘战船,对付几十艘、几千人的西班牙人,杀鸡焉用牛刀。</p>

“大人,为什么不先占了马六甲,一劳永逸?”</p>

被打发到南洋的赵应贵,有自己的见解。</p>

“马六甲是印度洋和南洋之间的咽喉,一旦占领马六甲,就得做好和荷兰人作战的准备。到时我军就要面对河南人,西班牙人,还有当地军队的攻击。”</p>

王泰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西班牙舰队,眼神幽幽。</p>

“马六甲地产贫瘠,无法供养大军粮草。占了马尼拉,这里就是大军的粮草基地。下一步再攻占马六甲,这样最稳妥。”</p>

荷兰,柔佛,海上马车夫加地头蛇,大意不得。他要的是广袤的南洋,不想要任何的失败。</p>

占领了马六甲,就截断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联系,荷兰人的贸易航线遭到破坏,双方的战斗就不可避免。</p>

“大人,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马六甲等地,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人。即便是海上作战,我山东水师也是稳操胜券。”</p>

赵应贵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p>

如今的山东水师,战船上配有各种口径的卡龙炮,战船的底部增加了铜板护罩,船舷和甲板外罩钢板,水师士兵配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拉管式震天雷、自发火铳,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p>

再加上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将士们自然是充满了信心。</p>

“还是稳重些,不要太过激进。这每一艘战舰,都是从牙缝里省出的钱,可要爱惜!”</p>

王泰郑重叮嘱了一句。</p>

山东水师耗资巨费,河南卫穷兵黩武,卫所入不敷出,若不是各种产业收入,又自炼钢铁,自铸火炮,自造火器,恐怕水师的建成,还不知要耗时多久。</p>

而一支强大的水师舰队,也决定着大明海外殖民和移民的前途。</p>

纵观历朝历代,一旦出现危机,人口问题总是第一因素,只要解决了人口问题,危机也就自然会消失不见。</p>

“赵应贵,让你做这南洋总理,你心甘情愿吗?”</p>

注意到赵应贵脸上阴晴不定,显然对被“发配”到南洋还惴惴不安,王泰沉吟片刻,问了出来。</p>

“大人,虽然我是钦犯,但……朝鲜也比南洋强啊!”</p>

赵应贵的话,让王泰哈哈笑了起来。</p>

“大人,要不琉球也行,台湾我也愿意。这南洋……”</p>

赵应贵急了起来,急赤白脸。</p>

“赵应贵,你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