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反贪司(1 / 2)

 看书网630,大明匹夫最新章节!

自崇祯十二年春王泰入主河南都司,治所宣武卫营城,到如今崇祯十七年夏初,整整五年的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河南终于有了一番新气象。

道路齐整,四通八达,绿树成荫,良田阡陌,匪盗绝迹,治安良好,颇有一番盛世之象。

河南都司,负责管理河南卫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务,是河南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隶属五军都督府,听命于兵部。

尽管表面上河南都司听从于兵部,五省总理没有权力号令都司,但实际上,河南都司却直属五省总理,并由总理本人控制,朝廷任命的都司及各卫所官员,也大都是王泰部下。

河南都司由废而立,经由王泰本人一手所创,河南都司各卫所将领皆是王泰部下,军士由他们一手所募所练,外面的人即便进来,也难以立足。

河南卫军自成一系,饷银都是卫所供给,将士只知王泰而不知朝廷,绝非偶然。

春暖花开,子时时分,五省总理行辕大门外,调查员黄宗羲来回踱步,眉头紧皱,惴惴不安。

作为“河南学堂”的教师,担任此次地方巡查的调查员之一,黄宗羲等地方调查员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王泰一人负责,不受其他任何人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黄先生,大人请你进去。”

军士出来,把忐忑不安的黄宗羲给请了进去。

“……都司名下垦殖田地36万6千顷,实则有田42万3千顷,足足有5万7千顷游离于都司控制之外,夏麦秋粟,或种植番薯,每年大概是100万两银子的收入,即便除去一半付于百姓,也有50万两中饱私囊。”

面对着面色阴沉的王泰,黄宗羲拿出调查的报告书来,仔细讲解。

黄宗羲讲完,退回去坐下,王泰看了片刻记载的密密麻麻报告书,叹了口气,把报告书合上。

5万7千顷,每年50万两,这些人的胃口,可谓大矣。欺上瞒下,这些人的胆子,也够大的!

“大人,经在下明察暗访,各卫所共有99人涉案,职位高低不同。如何处置,还请大人定夺。”

黄宗羲说完,暗暗心惊。以王泰的杀伐决断,这一次恐怕得人头滚滚了。

“如何处置?”

王泰摇了摇头,冷声笑了起来。

“99人,差一个就100人。叹为观止呢!”

前次汝宁卫的关宏伟欺上瞒下,贪污数额巨大,虽然关宏伟被处置,但此种腐败还是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而且数额巨大,牵涉将领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仅仅五年的功夫,腐败的事情就已经是如此触目惊心!再不遏制,河南卫军就散了!

“大人,法不责众,如此多的将领牵涉其中,如何取舍,大人要慎重啊!”

黄宗羲一颗心“通通”直跳,一旦让军中将士知道是他们这些人调查,而王泰又大开杀戒,他们必然是河南卫军上下的公敌。

“法不责众,我看是欲壑难填!”

王泰冷冷哼了一声,目光冷厉,言语中不无讥讽。

“本官大概看了一下,名单上的将领,多为卫所中高级军官,他们的饷银和犒赏,比起地方上的官吏,不知要高出多少。和一般百姓相比,更是天壤之别。人心不足蛇吞象,律法面前,官民一等,绝不姑息!”

吏治清明,方能富国强兵、安居乐业。自汝宁卫指挥同知关宏伟之事后,再到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牵扯出99名将领,仅仅不到两年时间。雨后春笋般的贪污腐化,让王泰不由得提起了精神。

这些事情,马虎不得,姑息不得。

“事实证明,敌人的武力不能征服我们,有些同志不曾被带枪的敌人征服,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

莫名地,王泰想起后世的这一句名言来。

就是要用这些鼹鼠的人头,来震慑所有的军政官员,甚至影响普通士卒和百姓。

政以贿成,官以财进,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这些行为,不应该在河南都司治下发生。

大明王朝的困局,还不够醒目和警示世人吗?

看着面色苍白的黄宗羲,王泰冷冷一笑。

“涉案人员的人头,是掉定了!当年岳武穆治军,贪污一文钱都要军法从事,何况50万两!”

黄宗羲连连点头,赶紧擦去额头的细汗。

河南卫军为何能纵横天下,看到这位年轻的五省总理所作所为,他算是明白了。

“我大明今日之困局,除了土地兼并、天灾不断,最根本的还是吏治,吏治腐败,天下岂能不乱?”

王泰从座上站了起来,走了出来,到了堂中停下。

“政以贿成,官以财进,这些个事情,休想这河南都司治下成行。”

黄宗羲的局促看在眼中,王泰微微一笑。这个黄宗羲,还是回去继续他的讲师生涯,著书立说,方为上策。

想起历史上所谓的“黄宗羲定律”,王泰话锋一转。

“说到土地兼并,本官想调整民间赋税,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果然,黄宗羲稍稍思量片刻,侃侃道来,和他历史上的学说如出一辙。

“大人此举,不过积累莫返之害,税赋初期看似降低,不过五年十年之后,税赋比如今还高。大人要调整税赋,还是三思而行吧。”

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