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津卫(1 / 2)

 天津卫,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共称天津三卫。

永乐年间,天津卫只是一个大军营,从永乐到崇祯的200年间,这座军户移民为主的要塞城市,历经数次军事移民和人口增长,终于在崇祯年间变身商业化城市,老城因此荒芜,城外新聚居区悄然兴起。

除了天津卫近万驻军,天津弹丸之地,民居鲜少,而津门商民多居东北二关。民居鲜少,指卫城内而言。居民多居于城外东北二关,是因这二关距河最近,天津居民以商民为多。在商人中,以盐商与粮商居多。

天津卫既是漕粮转运中心,同时也是粮食贸易中心,再加上船户及匠人移民不断增加,到了崇祯年间,天津卫之繁华,已经是众所周知。

城外商贾辐辏,骈填逼侧,而城中却是屋瓦萧条,半为蒿莱,天津卫已由军事要塞,成了百行聚集的城市。

只不过,清军屡次入塞,烧杀抢掠,天津卫水陆交会繁华之所,经反复蹂躏,已成一片狼藉,萧条冷落,不复往日热闹。

运河、卫河都已封冻,雨雪霏霏,道路泥泞,天津卫城内外,营垒无数,铁骑纵横,带起泥浆飞溅,马鸣风疾,凄寒入骨。

大营紧靠卫河一段,数百被掳掠的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俘虏”们,正在费力地凿开冰面,从冰面下舀起水来,倒入身旁的木桶中,然后被“俘虏”们提走,倒入雨棚下的大锅中,烧火做饭。

这些俘虏,其实只是被掳掠的大明百姓,他们衣不蔽体,在寒风中搬运粮草,凿冰做饭,稍不留意就被拳打脚踢,鞭挞辱骂,直如对待畜生一样。

俘虏之中,不断有女子被拉入清军的各个帐篷之中,女子无助的哭喊声,男子放肆的狞笑声,此起彼伏,让人心悸。

此处距离天津卫城不远,东城外的卫河渡口,旧日里酒楼歌肆,商铺林立,热闹喧嚣,如今却是断壁残垣,荒凉无比。

卫城南五里一处高坡上,断壁残垣之间,几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瓦砾其间,向北窥望。

“这些天杀的鞑子!”

一个脸上乌漆墨黑的高大汉子,看着清军大营中被掳百姓的惨遇,狠狠低声骂了一句。

高家村,依水而建的乡村,清军屠戮,烧杀抢掠之下,一片废墟。

高大汉子身旁的一个三旬瘦弱汉子,则是面色阴沉,蹲下身子,难受地低下头来。

“水生哥,要不咱们逃吧?”

注意到瘦弱汉子脸上的凄然,高大汉子蹲下身来,试探性地问道。

“海娃,你说的倒是轻巧。”

水生没有开口,另外一个坐在墙角的矮壮年轻汉子,却是接上了话来。

“鞑子天天出去掳掠,咱们就是趁着晚上南逃,跑不了多远,就会被鞑子追上。再说了,你怎么知道这南边有没有鞑子?”

他们藏身的这个村庄,已经被鞑子荼毒过,已经是一片废墟,鞑子也不会回来,他们也因此侥幸能多活几天。

“这些天杀的鞑子!”

海娃又嘟囔了一句,他看了看低头不语的水生,眼珠一转,也是蹲了下来。

“水生哥,要不咱们向东跑

,到时候到了海边,怎么也能找艘船离开!”

岸边虽然结冰,但只要推船距海岸边四五里,虽然风险大,但是可以上船向南逃亡。

“海娃,海生,你们几个趁着天黑逃吧。我要留下来,想办法救出我的家人。”

水生低声说道,眼神空洞。

他一家人都在清军大营中,都被清军掳掠,他怎么舍得离开。

“我也不走,死也要和我哥死在一块!”

另外一个少年二狗,也是低声说了出来。

海娃和海生对望了一眼,都是摇了摇头。

一村人,只剩下了他们几个幸存者。其他人都有家室,只有他二人堂兄弟,无依无挂。

清军七八万人,他们又能做些什么?要是这样子下去,天寒地冻,忍饥挨饿,估计过不了几天,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更不用说救人了。

“这些狗日的,他们要是都得了疙瘩病,乡亲们就有救了!”

“得了“羊毛瘟”更好,死的更快!”

脸色冻得通红的三娃和大头两个少年,恶狠狠各自足咒了一句。

自崇祯十三年(1640年)起,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情进一步发展,人死十之三四,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百姓把病名叫做“疙瘩病”,夏秋大疫,人身上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

而今年,即崇祯十五年初夏以来,天津开始爆发大疫,朝染夕死者,日不下数百人。排门逐户,无一保全,百姓称之为“羊毛瘟”,其实就是鼠疫。

“也不知道那些官军,会不会回来救咱们?”

海娃的声音里,浮起一丝希望。

“官军已经被打散了,那里还有官军!”

“那里还有官军,各安天命吧!”

众人情绪低落,七嘴八舌。

“小点声,鞑子要是听到了,大家都去见阎王吧!”

“迟早要见阎王,怕个求!”

有人劝了起来,有人不屑一顾。

“嘘,都别说话!”

突然,海娃低声说了起来,众人心中都是一惊,一起低下身子,向外看去。

马蹄声由远而近,逐渐清晰,而后马蹄声阵阵,杂乱响起,伴随着羽箭声、火铳声不绝,惨叫声也是不断。

众人都是睁大了眼睛,一起向东面的高坡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