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对策(1 / 2)

 山东、济南府、济南城、张宅。

天已经黑了下来,正是吃晚饭的时候,一桌四人,桌上酒菜齐全,满满当当。

王泰,张元平,董士元,文世辅,四人聚在一起,面色各异。

山西的部下前来禀报,几个人都是大吃一惊,水师巡阅带来的兴奋荡然无存。

“郑二啊,郑二!”

回想起往事,王泰的心里不由得一阵恍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当年跟随赵应贵、董士元一起投身他的“丐帮”弟子数百人,一场场战斗下来,剩下的,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个郑二,他已经是出人头地,贵为副将之列,饷银、犒赏,他也不应该缺银子,他到底又是为了什么?

出卖自己的结拜大哥,这个郑二,一定是遇上了大事,被对方利用。

铮铮铁骨的汉子,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炮火之下,一旦被酒色这些糖衣炮弹蚀化,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大人,郑二知道的太多,他要是和贼人沆瀣一气,咱们的处境,可就不妙了!不要说救赵老大,就是咱们都自身难保!”

董士元满脸焦急,不安地站了起来,在屋里踱起步来。

抢赌坊、抢陕西乡宦、破西安城、抢秦王府、劫杀白三刀等等,所有的大事,郑二基本上都参加,一旦郑二“投敌”,将“罪行”合盘托出,王泰罪魁祸首,自己和赵应贵也是在劫难逃。

“稍安勿躁,你急什么,以后怎么干大事?”

张元平不满地看了一眼董士元,转过头去,也是愁上眉头。

“王泰,事态严重,你可得有所准备啊!”

心腹之人“叛敌”,所得来的恶果,不言而喻。

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压抑,王泰转过头来,不动声色,在椅子上坐下。

“大人,事态严重,赵老大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你得拿个主意!”

董士元急不可耐。郑二这个王八蛋,可是害苦了所有人。

“什么事态严重,不过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栽赃陷害而已。”

一声冷笑之后,王泰目光炯炯。

“郑二只不过是人家手里的傀儡而已,背后的人是谁,耐人深思啊!”

他刚兴致勃勃从“战舰”上下来,一到济南城,却被赵应贵的事情搅了兴致。

他大概猜的出,是谁在背后做局,对付赵应贵,很有可能是要报复自己。

这还搅进来一个晋王,这是要上下其手,整死赵应贵,杀鸡骇猴,斩断自己的左膀右臂啊!

他们难道真的以为,自己可以把控一切吗?

“大人,你说,郑二会把以前的事抖出来吗?”

董士元还是有些心神不定。

“王泰,既然你也知道有人居心叵测,难道你一点也不担心吗?”

张元平看王泰镇定自若,也是暗自佩服他的养气功夫。

泰然处之,果然是好名好字。

“事情已经发生了,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搞事?我也要让他们明白,玩火的代价。”

“话虽这样说,但朝廷那边,你总得有个说法吧。”

张元平心惊肉跳。一旦朝廷和王泰闹翻,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董士元忽然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眼神狰狞。

“大人,要不立即发兵,救出赵应贵,灭了山西那些杂碎!”

“此事万万不可!”

董士元话音刚落,张元平立刻皱起眉头,大声喝止。

“先不说出兵等于公开造反,那些居心叵测之人,不就是希望事情越闹越大?不要忘记了,北边有建奴,南边有流寇,各地盗贼猖獗,

事态若是愈演愈烈,最后吃苦的还是天下的百姓!”

“坦之所言极是!大人,眼下正在编练新军,百废待兴。还应积聚实力,不可贸然与朝廷为敌。一旦失去了大义,大人可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也会付之东流。”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文世辅,终于开口。

大明帝国内忧外患,好不容易击退了建奴,又和李自成等人相安无事,河南也迎来了难得的一片平静时期。这个时候,就应该加紧编练新军,恢复生产。

谁知道,这个时候,偏偏出了赵英贵这样一件事情!

“王泰,要不要派人去山西,解决了郑二?”

董士元小心翼翼,说出一句话来。

四个人之中,也只有他敢这样称呼王泰,也只有他,还不是王泰的部下。

曾经的“咸阳四公子”,二人已经身死,只有王泰扶摇直上,五省总理、皇家驸马,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皇亲国戚。

即便是他张元平的山东总兵,也是王泰左右奔走,上下其手,不然他还只能呆在济南这块地方,还只是个无品的团练总兵。

“解决了郑二也没用,赵应贵是人赃并获,证据确凿。你说皇帝是相信藩王,还是相信一个郑二的一面之词啊?”

文世辅断然说道,没有任何犹豫。

他虽然不是王太的直属部下,但归其节制,更不用说,荣华富贵,皆是来自王泰。

“这么说,就是不管赵老大的死活了?”

董士元脸色通红,愤愤然说了出来。

“董士元,你在胡说些什么?赵应贵有事,郑二有可能会供出大人。大人难道不心急吗?”

张元平眉头一皱,不满地看了一眼董士元。

“董士元,你不要担心,有大人在,不会扔下赵应贵不管。再说了,郑二不会出卖大人,他也没有这个胆量。”

文世辅看着董士元,也是皱起了眉头。

所谓关心则乱,这个董士元,一遇大事,就变得有些进退失据。

“大人,小人不是这个意思,小人只是想早点救出赵老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