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水师(1 / 2)

 从开封府乘坐河南水师的战船,不出一日便到了出海口,经过云梯关时,看到两岸破破烂烂的军营,杂草丛生的炮台,无精打采的士卒,王泰不由得百感交集。

怪不得左良玉、祖大寿这些人敢听调不听宣、藐视朝廷,大明王朝凋敝的海防可见一斑。

“大人,上船吧!”

波光粼粼的海岸边,十几艘巨大的海船让人眼前一亮,光洁的甲板,训练有素的水师将士,一门门寒光幽幽的火炮,让王泰轻轻点了点头。

万事开头难,新的开始,便是无尽的希望。

“大人,小人初到登州的时候,战船只有五六艘,破破烂烂,一艘船只有两三门火炮能用,其余的锈迹斑斑,只是摆设。水师的士兵,半年都没领到军饷,都被以前的军官给贪墨了。”

董士元一边陪着王泰登船,一边诉说着自己的奋斗史。

“登州、莱州,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王泰目光扫及,所有的将士都是单膝跪地,一起行礼。

“见过大人!”

“兄弟们,都起来吧!”

看到水师将士个个都是龙精虎猛,训练有素,王泰也是欣慰。

船头船尾的几门火炮,让王泰又不由得一乐。开花蛋用于海战,一定是攻无不克。

“大人,如今水师已经有3000多人,大小战船上百艘。大部分将士,都是张元平的济南乡兵,以及沿海的水手和船工。山东民风彪悍,水师战力不错,和海盗打了几仗,山东沿海已经被扫平,大人可以放心!”

董士元信心满满,王泰微微一笑。

他并不想打击部下的雄心,但得让他知道目前海上的现实。

“福建的郑芝龙,手下有大小船只3000多艘,水师2万多人,所有往来海上的船只缴银3000两,悬挂郑芝龙的令旗,才可通航,即便是泰西的船只,也不例外。”

董士元吃了一惊。三千多艘对自己这一百来艘,果然不是一个等量级。

“不过,郑芝龙不过一匹夫,不足为患。泰西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你听说过吗?”

王泰眼神落魄,大明,正处于大航海时代的尾巴,能不能奋起,就看如今的大明新一代了。

朝廷,显然没有什么指望。

“荷兰,海上马车夫,小人有些耳闻,洛佩斯曾经说过,说是一个泰西的弹丸小国,还没有河南大,但会造船,水师更加厉害。洛佩斯说荷兰人还占着大明的东番岛,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董士元仔细回忆,看来从洛佩斯身上,淘到了不少东西。

“那当然是真的。你想,东番岛就在福建沿海,就在郑芝龙的眼皮子底下,荷兰人占了东番岛,郑芝龙也不敢吭声。你说说,荷兰人的海军,厉不厉害?”

王泰说着的时候,战船已经启动,向着北方的海域而去。

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3到12,畅销欧洲各国。

与此同时,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

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艘以上的商船停泊。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是英法两国海军的两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方贸易。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大明的澎湖和东番台湾。

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由此可见,“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名副其实,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世界的翘楚。

不过,欧洲各国海军飞速发展,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争抢海上霸权和贸易,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想要走的更远,恐怕不太容易。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成为这样的“海上马车夫”?”

不由自主,王泰发出一声叹息,他的话语中没有使用“大明”两个字,显然也是对当今朝廷的失望。

“在大人的领导下,大明一定能成为世界瞩目的“海上马车夫”!”

洛佩斯从甲板的一侧走了过来,单膝跪地,一个标准的大明军礼。

“洛佩斯,辛苦了!”

“大人,你在河南有这么多的买卖,火器、铁器、玻璃、瓷器、肥皂、番薯等等,只是在大明国内买卖,实在是太不划算了!再说了,河南军的开销那么大,你就不想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银子?”

洛佩斯站了起来,用拙劣的河南话说道,一双蓝眼睛里面,有一丝狡黠。

王泰微微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