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官吏(1 / 2)

 崇祯十五年,二月之初,河南,汝宁府城,

“饶命啊!”

“饶命啊,小人再也不敢了!”

汝宁北城外官道旁的空地上,人山人海,上百衣衫褴褛的犯人们五花大绑,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嚎叫呐喊,形态各异。

犯人们的正前方,几张黑色的八仙桌后,绿色官袍的官员们肃穆庄重,在环场军士和衙役们的簇拥下,威风凛凛。

雪花飞舞,大地苍茫,树木光秃秃,天地萧索,更为行刑增加了几分

在官员们旁边的几张椅子上,坐着一排锦衣华服的锦衣玉食者,其中一个三十多岁、身穿米色锦衣,貂领金冠的男子,富贵异常,也醒目异常。

不知道这此人坐在上面,却是为何。

“这位兄弟,到底发生了何事,怎么这么大的阵仗?”

王泰几人挤了进去,看到场中乱糟糟一团的情形,杨震不由得低声问道。

“没看见吗,县衙处决犯人!”

旁边的年轻百姓,没好气地说了一声。

看杨震疑惑不解,似乎是不是本地人,旁边的另外一个老汉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刘福等人只不过饿的狠了些,就去偷了城中的粮店,一人不到半袋粟谷,被官府抓住了,就要砍头。你看那一家老小,哭的多可怜呀!”

众人顺着老汉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许多衣衫破烂的男女老幼在人群中哭天抢地,想要扑上前去和受刑者告别,却被看守的衙役们拼命挡住。

“这些个恶贼,就该杀,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在偷东西!”

“一群穷鬼,早死早托生!”

观看的人群中,有人不屑地说道,却被身旁杨震几人凶神恶煞的目光阻止,灰溜溜低下头去,不敢再吭声。

李定国看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两人,冷冷怼了回去。

“若是你偷了半袋粮食,砍了你的头,你就不会在这里说这些混账话了!”

二人仔细观看,见李定国威风凛凛,同伴也是高大威猛,不敢反驳,灰溜溜地出了人群,躲到了另外一处,继续观看。

王泰不动声色,继续看着场中的一切,心里面却是不甚唏嘘。

赵应贵带汝宁卫离开,剩下屯田的卫军一盘散沙,和普通的百姓一样。几个月过去,汝宁卫似乎在汝宁府地面上,销声匿迹了。

而他来汝宁,也是因为李自成在豫南愈演愈烈,糜烂地方,而除了李自成,他也想在汝宁和南阳募兵。

“兹有刘福、孙有成、李启穆等一干人等,于本月三日夜偷盗“李氏粮店”粮食,人赃并获,罪大恶极,依律当斩,现已验明正身,立刻明正典刑!”

官员读完仓促而成的文书,对下面的官吏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马上行刑!”

王泰怒不可遏,脸色铁青,立时就要发做出来。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仲春之月,万物欣然生长之时,勿肆掠,止刑狱,因行刑有违天和,所以在凉风至,白露降临,寒蝉鸣泣之时,鹰乃祭鸟,用始刑戮,谓之“秋后问斩”。

如今北地的寒意还未散去,官府却要在大明风雨飘摇之时、青黄不接之际,施饥寒交迫的百姓以酷刑,这不是变相激起民变吗?

看看那些围观百姓眼中的恨意,就知道这世道,天灾人祸,人为的成分居多。

可怜自己任河南巡抚快一年,以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谁知道今日一见,官吏依然豪横跋扈、欺上瞒下,百姓依然是水深火热,甚至民不聊生。

“老哥,抚台王大人不是在河南屯田分田吗,怎么百姓还是吃不饱?”

震继续小声,向旁边的一个敦实汉子问道。

“王大人只能管汝宁卫的,管不了地方。再说了,王大人已经不是河南巡抚,汝宁卫的很多地,又被这些贪官污吏、豪强们拿了回去。谁敢管!”

敦实汉子说完,不再理睬杨震,而是向场中看去。

杨震看了看王泰,果然,王泰脸色难看,阴沉的要渗出水来。

汝宁地处河南和湖广交界,民风彪悍,王泰要编练新军,汝宁卫府和南阳府首当其冲。谁知道一来,居然碰上了这样一副情景。

怪不得李自成能够东山再起,这些权贵者,可谓是功不可没。

“哭个球,一刀下去,就痛快了!”

围观的人群中,又有谁大声说道,引来围观者的一片怒视。

第一批犯人们被依次排好,跪成一排,许多人都是痛哭流涕,东倒西歪。

“嚎什么嚎,没卵子的家伙!”

看到脸色苍白,哭的满脸鼻涕的犯人,一个膀大腰圆,黑脸的刽子手抖动着脸上的横肉,鄙夷地冷笑道。

他用手摸了摸前面犯人的脖子后面,冷哼一声。

“别他酿的鬼嚎,到时候一刀砍下去,什么就都忘了!”

“行刑!”

官员一声怒吼,刽子手们纷纷举起了手里雪亮的长刀。

“住手!”

王泰怒气勃发,再也忍耐不住,杨震却抢先一步,大声喊着走进了场内。

他真怕王泰盛怒之下,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不但围观的百姓惊愕不已,就连桌后坐着的官员们和观刑的权贵们,也都是目瞪口呆。

黑脸的刽子手看了一眼杨震,脸色阴沉,他稍作停顿,手中的长刀向下,继续向眼前犯人的脖子上砍去。

“大胆!”

杨震惊怒交加,不假思索,拔出腰里的短刀,扔了出去。

杨震喊话的时候,犯人们纷纷抬起头来,黑脸刽子手继续砍下,他前面的犯人却是奋力一闪。

“噗呲”声几乎同时响起,犯人肩部中了一刀,深可及骨,当场疼昏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