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逆不道(1 / 2)

 王泰回到营中的时候,已经快到子时。

“你们怎么还不歇息?”

王泰在椅子上坐下,杨震立刻断了热茶上来。大帐里的其他将领如董士元、顾绛、李定国等人,一起在下首坐下。

自王泰进宫单独面圣,他们便一直在等着,一直等着,也想知道更多的细节。

“大人,兄弟们就是想知道,朝廷是不是要夺你的兵权,是不是要把你从河南调回京城?”

董士元上前问道,小心翼翼。

王泰打量了一下众人,面色各异,但都情绪不高。而刘朝晖神情黯然,看起来尤其郁郁寡欢。

一脚被踢到四川去了,也难怪他情绪如此低落。

众人里面,面色最正常的,恐怕就是新加入的文世辅了。

其实他也是新入河南睢阳卫,前途未卜,也是惴惴不安。

况且,睢阳卫要随董士元去山东,他等于是新环境,还需要好好适应。

睢阳卫指挥同知,为什么不直接给他一个睢阳卫指挥使,反而让他容易发挥?

“夺不夺我的兵权无关紧要,关键是大明……”

王泰微微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王泰的失落看在眼中,众人都是一愣。

片刻,李信才开口,也是轻声细语。

“大人,你和陛下谈的怎样?又说了什么?”

年纪轻轻,已经贵为五省总理、皇亲国戚,但伴君如伴虎,君心难测,谁知道迎接他的,又是怎样的一番命运?

“不欢而散。不是什么夺权不夺权的事,而是双方理……看法上的差别。”

王泰的话里,充满了无奈。

“大明积重难返,需要一场从上到下的改革,否则迟早会分崩离析。建奴、流寇,都是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大明本身。”

他的目光看向了文世辅,苦笑一声。

“文兄,做事先做官,可做到了一省巡抚,又能如何?也只能救河南一省之百姓,甚至左右掣肘,连一省百姓也不能全都顾及。就更不用说大明一十三省呢!”

众人都是看向了文世辅,这位王泰当年的左膀右臂,也许更能明白王泰的志向和苦闷。

“处之,举世皆浊、你独清,你这样,会很痛苦的。”

文世辅显然明白了王泰的苦闷,也更理解王泰以往所作所为。

“你想改变现状,所以你和天子推心置腹,想要推行新政,军事上、农事上、教育上、规制上等等,就如你在河南推行的新政一样。”

文世辅的话字字诛心,王泰抬起头来,站起身来,走了下去,伸出手来,和文世辅紧紧握在一起。

两人互相拍了拍臂膀,各自分开。所有的话,都是溶在了眼神里。

“大明亿兆之民,三山五岳,偌大之天朝上国,竟屡被弹丸之建奴凌辱,还不是吏治腐败、军事腐化。大明积弊太多,若再不革除弊端、澄清吏治,大明危矣。”

顾绛面色凝重,他看着王泰,狐疑不解。

“大人,你向圣上提了那些新政,以至于圣上龙颜大怒,与你不欢而散?”

李信摇了摇头,冷冷哼了一下。

“还能是什么,肯定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有违祖制!”

他看着王泰,肃拜一礼。

“大人,兄弟我说的没错吧?”

王泰微微点了点头。这些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猛人,都是时代的翘楚,没

有一个无能之辈。

“大人,你到底说了那些,犯了皇帝的禁忌?”

李信不徐不疾,提出了疑问。

王泰也不掩饰,把自己和崇祯的谈话,复述了一遍。

“清丈田亩,有田者依田亩纳税,无田者分田。”

王泰的话,让李信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大人啊,光一个土地兼并,依田亩纳税,你就得罪了天下权贵。你这新政之计,太过于天真啊!别的不说,光是那些个藩王、皇亲国戚,你怎么解决,难道要皇帝违规祖制,将朱氏子孙变为无俸禄之人吗?”

“大明宗室俸禄太过繁重,积弊太深,民愤极大。宗室革新,可效仿宋朝时宗室政策,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碟之类,宗正寺掌之。再设外宗正司,管理地方皇族事务。藩王、皇亲国戚按照官阶领取饷银,允许他们从事百业、包括参加科举,而无宗室俸禄制度!”

王泰徐徐,说出自己的想法。

宋朝宗室政策,除了高等级的亲王、郡王、国公可以享受较高的物质和官禄待遇之外,其他中低级成员并没有什么优裕待遇和社会特权,只是一个宗室身份、录入宗籍而已。

有宋一代,宗室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也没有特别的条件限制和禁区,他们一样可以参加科举从而出仕为官、可以经营工商业赚钱,可以从事农业、获取利益,这样反而促进了宗室子弟的自我谋生能力,远比明朝的宗藩制度要先进和合理得多,产生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大人,你这是要改大明祖制啊!你这是异想天开,皇帝没有将你下大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顾绛接着开口,满脸的惊诧。他看着王泰,轻轻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