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腹大患(1 / 2)

 大殿之上,一时寂静无声,即便是那些最好战、最乐观的满洲大臣们,此刻也是人人噤声。

13万九边精锐,再加上一个河南卫军,15-16万大明虎贲,谁与争锋?

无论是卢象升,还是高起潜,清军从来都是占据战场主动,以众敌寡,围点打援。人数均等下,面对大明边军,大清铁骑从来都是惨胜或者不胜。

“陛下,洪承畴虽统八镇之兵,但只有曹变蛟、马科、吴三桂敢战,可独当一面,其余五总兵战力颇弱,一盘散沙,最多可算一路。别的不说,大同总兵王朴,与我大清官军作战,每战非溃即散,这样的窝囊废,又有何惧? 大明官军虽众,又有何惧?”

眼看众臣漠然,张存仁不失时机走了出来,肃拜而奏,慷慨激昂。

果然,满殿大臣纷纷点头,气氛轻松,就连高座上的黄太吉,眉头也是微微松开。

他麾下满蒙汉共二十旗,总兵力已有十二万之众。另调外藩蒙古诸部兵马,胁迫朝鲜出兵助战,合计兵力,数目应在十五、六万,甚至更多。

双方兵力相当,清军又无后顾之忧,黄太吉对这场大战,还是有几分信心。

尽管如此,一向谨慎,思虑周全,任何的风险,他都会考虑其中。

兵力如何?战力如何?主帅是谁?”

四大亲王之一的睿亲王多尔衮,不自觉声音提高了几度。

其实他前面的相当于白问,自己也知道,关键是这主帅是谁,让他有些迫切。

“回睿亲王,河南卫军是河南巡抚王泰一手所创,兵力三万,战兵两万,辅兵一万,火器无数。河南卫军曾灭了张献……”

“不要废话,河南卫军的主帅是谁?”

不等卫士说完,多尔衮脸色铁青,勃然变色,打断了他。

“回睿亲王,河南卫军的主帅,是河南巡抚王泰!”

卫士额头冒汗,赶紧禀报。

王泰!

不自觉地,多尔衮和面色蜡黄的杜度对望了一眼,又各自收回了目光。

崇祯十一年入塞,就是因为王泰,大清军才没能功德圆满。想不到这一次,这个王泰竟然来了。

“河南巡抚王泰?”

黄太吉一阵错愕,目光转向了下面的多尔衮和杜度,心里则是浮起一股怒气。

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有发话,多尔衮就敢当殿训斥卫士,这位心机深沉的弟弟眼里,可还有自己这个兄长,还有自己这个皇帝?

他虽然心里面恼怒,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目光转向了卫士,眼中精芒闪现。

“好一个狗奴才,话都说不清楚,要你做甚!左右拖下去,斩了!”

黄太吉忽然呵斥,卫士吓的脸色煞白,一怔之下,看到左右有侍卫上来,这才反应了过来。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卫士跪地磕头,“咚咚”做响,额头很快鲜血迸溅,大殿上人人心惊。

群臣还在发呆,济尔哈朗心中明白,赶紧上前。

“陛下,明军来犯,大战在即,不宜阵前斩将。不如让他战场上立功,将功折过。”

卫士乃是军中骁骑,都是八旗的勇士,随意斩杀,于公于私,都是无益。

济尔哈朗看向卫士,低声喝道:

“没用的奴才,还不向陛下请罪!”

“陛下开恩,陛下开恩!“””

卫士连连磕头,额头冒血,触目惊心。

“以头抢地,一片狼藉,下去自领十鞭,还不滚出去受罚!”

黄太吉冷冷一声,卫士连连谢恩,连滚带爬,逃离了大殿。

几个侍卫赶紧上前,清理干净了地上。

殿内大臣,人人噤若寒蝉,大殿上寂静无声。就是那些亲王贝勒,也是垂首而立,恭顺至极。

多尔衮脸色铁青,垂头闭目,手上关节发白,身子微微颤抖。

黄太吉一个杀鸡骇猴,指桑骂槐,就掌握了局面。而自己却成了众矢之的,颜面尽失。

大殿上,黄太吉的长子,刚刚被由亲王降为郡王的豪格,扫了一眼多尔衮,这位比自己还年轻的叔父,微微一笑。

自以为聪明睿智、战功赫赫,有时候弄巧成拙,只会贻笑大方。

豪格的冷笑,落在豫亲王多铎,多尔衮的胞弟眼中,他看着豪格,似乎要喷出火来。

“杜度,你的长子杜尔诂,似乎就是这王泰所杀吧?”

黄太吉看向了杜度,目光落在了自己这位牢骚满腹的侄子身上。

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塞,一路势如破竹,杀卢象升、破高起潜,入关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州县无数,俘获无数,烧杀抢掠,所向披靡,除了……

济南城下,清军死伤惨重,伤亡上万,更损失马瞻、杜尔诂等宗室子弟,就连右翼军主帅岳托也是死无全尸。

“陛下,臣愿领兵讨贼,誓要杀了王泰,割下他的狗头,为我八旗的勇士,为我的杜尔诂报仇!”

提起王泰,杜度一瞬间红了眼眶,勇气和力量也似乎回到了身上。

“杜度,你这身子骨,没有问题吧?”

看到杜度面色不佳,黄太吉关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