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西门杏林(1 / 2)

 六号上午,告别张氏一家,登上十点钟的列车,车厢里座无虚席,看来这个假期出门旅游度假的人还不少。

坐在墨羽对面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清爽干净的男人,大概三十多岁,戴着一副半框眼镜,手里捧着一本董光耀大师所著《经典病例分析》看得格外认真。

此人正是在家乡郁郁不得志,打算去赤京投奔好友的西门杏林,祖上三代都是行医治病的医药师。

他爷爷老西门活着的时候在当地享有盛名,医术级别差一丢丢就迈入高级医药师,和墨医堂的白老医术不相上下,有传白老现在也差这么一丢丢就迈入高级门槛。

就这么一丢丢是怎么也迈不过去,瓶颈了。

老西门过世的时候,死不瞑目,不可不谓不遗憾。

他实现不了的愿望,就渴望有人帮他实现,首先指望不上儿子,榆木脑袋一个。吃这碗饭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行医经验,头脑更要灵活,有钻研创新精神。

儿子混到五十多岁依然初级原地踏步,若是祖上有灵,这辈子撑死也就是个中级的级别,还好这家伙技术不行,但是生儿子挺行。

孙子打小就聪明伶俐,对医药更是一点就通,老西门生前看到了曙光,一心一意栽培孙子小西门。

小西门果然不辜负众望,医科大学毕业两年后,顺利进入初级医药师行列,五年后又成功获得中级等级,这年小西门才二十九岁,老西门获知后欣喜若狂,这可比他年轻时候足足提前五六年的时间,谁知道乐极生悲,病体经不起大喜大悲,一命呜呼。

老西门虽然驾鹤西去,但是他的理想已经灌输给了孙子,那就是实现西门家族出高级医药师的愿望,若是不小心出个大师级别的就更好了,估计老西门会开心得从地下爬出来庆贺。

这样的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和精力都献给了医术,所以,为人处世就没那么圆滑通透,显得呆板实诚,领导面前说不上漂亮话,除了工作,也做不出额外的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就是不来事。

活没少干,好处没得多少,这就是他所面对的现实。

最近的一次竞选科室副主任,更输给了医术被他甩十万八千里,但是会来事的同事,这让他更加心灰意冷。

不时听到同事们的窃窃私语和议论,甚至副主任的排挤,让他一怒之下递交了辞呈,然后在老父的鼓励下前去赤京碰碰运气,也许在那里会有不一样的机遇。

忽然,车厢里想起一阵骚乱,一位站起身准备去卫生间的中年男士,突然倒地不起,面色发紫,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把附近的乘客吓得哇哇大叫。

情况看似非常危急,西门杏林赶紧丢下手中的书,推开围观的人群。

一看情况危急,立马蹲下,把仰着脑袋摔倒在地的中年男子扶成侧卧,让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然后解开他的上衣扣子,大声让围观人群远点,保持空气畅通。

墨羽把一块从干净的换洗衣服上撕下来布卷成一个小卷垫在男子的上下齿间,防止他咬到舌头,然后用剩下的布料擦去男子嘴边不断吐出的呕吐物。

西门杏林一愣,深深看了墨羽一眼。

周围有乘客拨打了救助电话,漂亮的乘务工作人员急的满头大汗,数分钟过后,大家见男子症状渐渐缓解,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才暗暗松口气。

“先生,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马上到赤京站,需要给你叫救护车吗?”漂亮的乘务人员关心的问。

“先不要和他说话,让他休息下。”西门杏林提醒道。

“应该没事了。”墨羽站起身,走向洗漱间。

片刻后,男子已恢复正常意识,西门杏林和乘务一起动手帮他扶到座位上,其他乘客虚惊一场,也纷纷在座位上坐好。

马上到站,乘务用拖把把地面又拖了一遍,除了空气中残留的一点点异味,地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再也看不到之前的污渍痕迹。

有乘客站起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排队准备下车。

西门杏林在确认男子无碍后,也开始收拾行李,和墨羽一前一后站在下车的队伍里。

在出站口,一个瘦高个青年笑着拥抱下西门杏林,然后两人向马路对面走去。

墨羽打车直接去了墨医堂,今天白老休息,店里只有黄玲玲、小顾和一个从宏仁堂借调的初级医药师在值班。

昨天因为是清明,碍于一些传统习俗,上门的顾客并不多,客人多会集中在这两天,墨羽很担心这三个人应付不来。

果然,一踏进店堂,就看到休息区坐满了求医问诊和抓药配药的顾客,有些熟识的客人看到墨羽走进来,非常热情的主动打起招呼,正忙得满头大汗的小顾和黄玲玲,看到墨羽身影,目中现出惊喜。

“墨总,你回来了!”两人声音里带着雀跃,不由自主喊出声。

墨羽对他俩眨眨眼,笑笑,然后走进办公室,换上白大褂开始工作。

多了一位医药师坐诊,不仅那三人松口气,顾客们心情明显也好起来,这样可以早点结束回家了。

看到这么年轻的医药师,有的新顾客还带着疑虑,旁边的老顾客就会一脸鄙夷的说:“偷着乐吧,这位医术才是最牛的,我家婆子的老毛病就是他给治好的,今天我特意又陪着朋友过来。平时你想找他看病?根本找不到他人,忙着呢!”

另一个好像也知道点啥,把头凑过来说:“老哥哥,你不知道吧?听我儿子说,这个年轻人可是市一院和宏仁堂特聘的医药师呢!有人预约都排到半年后了。今天让你遇到,真是运气好!”

新顾客还是有点疑虑,问道:“你儿子怎么知道的?”

看对方质疑自己的话,这位老人不高兴了,爱答不理的说:“我儿子当然知道了,他在一院上班呢。”

儿子在一院上班?

老子还专门跑到这里来看病抓药,想必这个年轻人医术真的很高明吧?

旁边几个第一次来的顾客,听如此说,心里稍微踏实了,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多等会看看吧。

看到前面的人从诊室出来后,嘴里尽是溢美之词,笑呵呵的去药柜前抓药,一点没有病患的那种常见的愁苦,排队的人心底就更加踏实了。

“孩子姑妈说得没错,这家看病果然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