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东北保家仙儿(2 / 2)

五月八日中午,经历了一路的辗转换乘,潘小鹏和黄眷终于到了辽省顺城,来接他们的六办同事名叫杨帆,是一名快退休的老同志,在自我介绍时,直接让二人叫他老杨。

老杨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为人很是热情,接到人二话不说就要请吃饭,不过却被黄眷拒绝了,说是正事要紧。

因为听说顾兴家的事情已经闹得人心惶惶,还是当地政府出面,才没有让此事见报,不然等事情闹大了,恐怕要引起社会上的不安。

再说了,具体是怎么回事,这次是不是仙类事件,还无法下定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潘小鹏和黄眷是坐了一大早的飞机赶往奉天,又乘坐大巴才到达的顺城。

黄眷拒绝的直接,其实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但潘小鹏还是怕老杨误会,忙解释道:“老杨,我们还是先去顾兴的家看看情况吧,感谢你的好意,在车上我们已经简单的吃了一口饭了,现在还不饿,等事情解决了,我们再和你去品尝一下东北的特色美食。”

老杨自然是没话说,豪爽的点了点头,开着车带着他们先去了顾兴在县城里所住的房子,也就是根据顾兴老婆所说,第一次发现蛇的地方。

顾兴在县城的家住在一楼,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客厅则被他改成了临时的“办公室”,专门接待一些上门想要寻求帮助的人。

一开门,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线香味,即使快半个月没人住了,这股特殊的味道还是久久没有散去,可想而知,平时顾兴点香的频率有多高。

潘小鹏和黄眷带着慧镜,在房子里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圈,但并没有什么发现。

“老杨,那个顾兴供奉的保家仙呢?怎么没看到?”潘小鹏好奇,不是说这是保家仙闹腾出来的事么,他来之前还特意查了一下和保家仙相关的资料,但还没真正见到过。

保家仙是一种封建时期民间的神位名,顾名思义,就是保佑供奉者家庭或者家族平安的神祗,过去人们通常用黄纸写下保家仙的名字贴在墙上,或是用木板制作成牌位,有的人家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小庙用以祭拜。

而东北的保家仙是在动物崇拜、道教、佛教以及萨满教的共同影响下,所产生出来的独特信仰,通常是指“胡、黄、白、柳、灰”五路仙家,分别对应的是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还有老鼠。供奉着会自称弟子,并把保家仙当作自家长辈来叫,以表示尊敬,比如“胡三太爷”、“黄仙太奶”之类的称呼。

顾兴家里供奉的就是“柳大仙”,也就是蛇。

老杨一指墙角的香案:“你这个问题,一开始俺们也问过,据顾兴的媳妇儿回答,先前在那,有个牌位,后来他们回傲牛村的时候给带走了。”

潘小鹏一听这话,便和黄眷商量起来:“黄哥,你说会不会是那个牌位有问题啊?我没在这屋里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而且资料上说,在这里,最多时也就出现过三条蛇,但顾兴回到傲牛村后,家里可是出现了上百条蛇呢!要不……我们趁着天还没黑,今天就去傲牛村看看?”

黄眷点点头,觉得潘小鹏说的也有道理。于是老杨又开着车,带他们直奔偏僻的傲牛村而去。

傲牛村不大,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可能是这里刚下过雨的缘故,道路坑坑洼洼的,十分的不好走,潘小鹏觉得自己都快要被颠吐了。

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地方。路过村口的小卖铺,老杨还自掏腰包,买了点面包、火腿肠、矿泉水之类的东西,看这样子,他们今天晚上也没时间吃饭,等到了顾兴家,只能简单的垫吧一口了。

这一路上,潘小鹏和黄眷就没看过有村民在街上走,只是见到三两个从自家窗户里偷偷冒头打量他们的人。

原因是他们进村时天色已经开始黑了,据老杨说,只要天一黑,蛇就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天一亮,又会慢慢退去,古怪的很。

所以村民们一看天快要黑了就都躲回了家里,不敢出门。

放眼望去,顾兴家还是很好找的,因为整个村子里,只有顾兴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看来那所谓的“顾半仙”这些年,靠他的“本事”也没少赚啊。

事情已经发生许多天了,现在不只是顾兴,就连他家附近的邻居都不敢在这住了,生怕一不小心被蛇咬,或者得罪保家仙。

“顾兴人呢?”潘小鹏好奇的问道,就这么直接去他家?不需要和他打声招呼吗?而且自己这些人是来调查案子的,如果当事人不在,也没法询问具体的事情啊。

“哦,跟他媳妇儿去老丈母娘家住了,就隔两个村子,不是很远。来之前我也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了,他说明天一早就会回来。还说想要调查,随便进,只要能把事情解决就行。他家的钥匙也早就交给警方了,现在在我这儿。”

老杨说着,就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顾兴家院子的大门,带着潘小鹏和黄眷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