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办高考培训班 求推荐求收藏 加更(1 / 2)

 贺云决定办高考培训班,他也不是全为了钱,他是想发挥一下自己价值,毕竟他脑海里知识只有教出去才有价值,他准备免费给返乡的待业青年高考培训,准备上大课,那他怎么赚钱呢?

贺云是这么打算的,每天他会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还有加试英语每天都出模拟题,就像出历年真题一样,让学员们做题,然后他会收上来排卷,随后针对每个人具体情况讲题。他收费准备每人一百块,前提是学员考上大学后支付,考不上不要钱,第二年还是免费培训学习。

贺云上辈子了解过1978年的高考考试科目共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分文理科,各为五门。

恢复高考之初,文理分科,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当时外语在很多省市并不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

与1977年不同的是,1978年高考,为恢复高考后首次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78年,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高考。毕竟高考停考这么久,所有人学业都荒废了。

相比现在总分750分,当时总分只有500分。那时各高校自定分数线,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当时你能考王三百多分,就能上武汉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湖北大学,当时该校文科招生分数线为300分,理科为280分。贺云还是上辈子有兴趣查过资料知道的。

和现在的高考试卷相比,1978年的高考试卷题型和题量均较少,而每一道题目的分值又很大。

如政治仅有名词解释、问答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全部题目加起来才14道,数学试卷仅有9道大题,语文试卷仅有7道大题,而总分都是100分,这样算下来一道题7-14分,可以说是一道题也错不起。

文理科题目印在同一份试卷

文理科都是用同一份试卷,仅所作的题号略有差别。如语文试卷规定,理工科考生做一、二、三、四、五、六题,文科考生做一、二、三、四、五、七、八题。理工科考生所作的题目较文科生少一道题目,但分数是一样的。

当时的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从试卷题目看,时代色彩比较浓,凸显时事政治,如语文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600字左右的短文。

当时考生加试外语,没有听力,分数不计入总分。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除了计算答题纸上的答案,对于试卷和稿纸上的答案,阅卷老师均进行评定,按正确情况进行打分,计分。

英语45分当时能读外语系

贺云查过资料见过一名h市民的成绩单,在6门科目中,政治、语文和历史成绩较好,都在70分以上。

历史最高765分,数学最低,只有175分。表明文科生历来怕数学是有传统的。英语属于加试,有4525分。当时学习英文条件也差,只能捧着《语录》的英文版自学。能考45分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能读外语系。

贺云上辈子在学校档案馆查资料,知道在1977年8月份召开的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上,高考招生办法确定。具体主要包括:

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就业去向: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以统考、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决定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一意见的通过,表示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登报。数百万知识青年见此消息一连激动了好几天,他们沉寂的心田在此刻被激活。苏萌和程建军就是这次参加的高考。

考试时间:第一次高考在冬季“裸考”

1977年的高考时间,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而被确定为12月11日-12日,这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同时也是最为仓促的一次,因为复习备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以后考试均在夏季,日期为每年7月7日、8日,后考虑到天气原因,又更改为每年6月7日、8日。

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说就是“裸考”。

报考考生: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同挤“独木桥”

十年风雨期间,按照政策规定,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均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

现在国家突然决定恢复高考,那么有资格报考的人便会尝试一下。这样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