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部署(2 / 2)

自小胡庄至蚌埠,有两条大河可以利用:一是南边的淮河,二是北边澥河和香涧河连接而成的一条大河。</p>

——澥河自西向东延伸,流经小胡庄时径流量突然扩大,名为香涧河,虽没有淮河宽广,但却仍然能够阻挡一支大规模部队开进,尤其是一支摩托化部队,没有桥梁,那些卡车可是开不过去的。</p>

卫平给日军第116联队选择的坟墓,便是小胡庄。</p>

一旦日军开到这里,北有香涧河,南有淮河,东西则是伏兵,必然会陷入四面埋伏之中,只要各部队能压住这支日军联队,那么打一场歼灭战就是板上钉钉的事。</p>

此外,由于小胡庄周边无可以利用的山地和丘陵地形,所以卫平命令第1团、第2团、炮兵团、骑兵营、侦察营、防空营等主力部队全部隐蔽于森林、灌木丛、田垄之中。</p>

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避免日军的空中侦察。</p>

各部队开始展开包围圈。</p>

首先是作为绝对主力的两个步兵团。</p>

第1团连战连捷,士气正旺,负责到东边去拉开战线,由杨瑞符坐镇,而新上场的第2团则与之遥遥相对,由黄捷坐镇。</p>

两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迅速行动起来,战士们先挖掘散兵坑,再把散兵坑连接成战壕,随后依托战壕建设体系化阵地,安置隐蔽铁丝网,埋设地雷,关门打狗,彻底灭了第116联队逃窜的空间。</p>

其次是炮兵团。</p>

为了保险起见,卫平命令炮兵团的122毫米榴弹炮营直接渡过了香涧河,在香涧河北岸部署炮兵阵地。</p>

——反正这些长身管大口径的压制性火炮射程够远,跑出去十几公里压根不费事儿,一炮下来照样能隔着十几公里砸的日军两开花。</p>

而射程较近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和85毫米加农炮则被部署在侧翼,他们负责近距离轰击日军的行军队列。</p>

再次是防空营。</p>

各高炮连编制打开,一门门双管37毫米高射炮被分散部署到各个部队之间,再配合大量从卡车上拆卸下来的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既可以平射压制日军,也可以撑起一把足够安全的防空伞。</p>

六七千伪军战俘可不能留在这里,打起仗来这些家伙是个不安定的因素。</p>

卫平让他们将和缴获的武器、弹药、马匹一同先一步返回北陵县。</p>

最后,骑兵营则埋伏在一片森林之中。</p>

孙胜德亲自从一千多匹战马中挑选了三百多匹最有力的,他率领着凶悍的骑兵们隐藏在丛林中,如他们藏在刀鞘中的锋利的65式军刀,随时准备杀出来收割人头。</p>

他们是卫平手中的杀手锏,机动性最高的突击部队,只待战事最激烈紧张的时刻,骑兵营便会向日军最虚弱的软肋杀去,转瞬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逼迫日军崩溃。</p>

如此部署之下,卫平已经挖掘出了一个死亡陷阱,只等鬼子进来便关门打狗,彻底要了鬼子的狗命。</p>

此外,还有一支力量不再伏击圈之中,而是在前沿敌后如幽灵一般行动。</p>

那就是师承幽灵特种部队的师属侦察营。</p>

五百多名侦察兵们均匀的分散出去,以班为单位,化身无数个前哨点,将日军的动向汇总上去,令卫平能够了如指掌的掌握战场上的一切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