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唐贡茶 4(1 / 2)

 看书网630,浪子列国历险记最新章节!

饭毕,有人给换上茶,这陆子喝了笑道:“这不是贡泉,却是善卷洞水,将就些,但总比义兴的氿水好些。”

杜环问:“酒水怎可泡茶?”

“此地有三氿,是为团氿、和东西两氿,此氿非饮酒,水加上八九不离十的九字。”

“可有来历?”杜环问。

“据说秦始皇曾来此,因口渴,饮铜官山下水,味甘,便当场赐名为氿。”

“茶仙是说氿水来自铜官山?”

“正是。”陆羽道:“氿水虽不宜煮茶,却适合酿酒,始皇赐氿字不谬也。”

杜环等与茶圣、皎然等说说笑笑,从此,这蒋宣武在义兴留了下来,跟着陆羽、皎然学种阳羡茶。

几年后学成,宣武自回明州,居然在当地开辟了一个新的茶种,成为一代茶师,后来又在杭州开了茶肆,生意兴隆。

辛巴达每次路过都要去蒋氏茶肆喝茶,并带些回大食。

这日,杜环与昆仑、阿伊莎跟着皇甫曾的队伍押送贡茶出发,望润州而来。

过桃溪镇,这皇甫让人买了些雁来蕈和南烛叶子、竹笋、咸肉带上。

“这是干嘛用的?乌黑的,那个蕈怎么有点脏啊。”

皇甫道:“此乃义兴特产,此处不仅产茶,而且出其他好吃的,比如这个蕈,是春秋两季才好吃,燕子归来时最好,平时都是往年干货,炖鸡蛋最合适。”

“这个南烛叶子呢?”

“这里有个传说,有位老太太死了,孝顺的儿子目莲供饭给娘吃,娘托梦说,白米饭老是被小鬼吃了,自己吃不到,饿呢,这大孝子到山里找到这南烛叶子捣碎,把米泡在里面就变乌黑了,做出来的乌米饭小鬼不吃,他老娘就能吃到供饭了,真的很香,这叶子本地人也叫乌饭草头。”

“咸肉有啥好吃呢?这笋也没味道。”

“参军是北方人,其实我们这里好吃的多了,这咸肉是本地野猪肉,腌制到透明,和笋一起煨,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不过,这肉需要泡,笋需要隔夜炖烂了才好。”

“你带这些准备路上吃吗?”

“对,因为过了长江就吃不到了,如今三月,正是好吃季节,可惜,要是秋天,还有跟多呢。以后,你有机会来,秋天最好。“

“秋天有什么?“

“板栗、百合,多了,说起来你要留口水。等到了润州,我请你吃那边的特产。”

昆仑和阿伊莎听了已经非常想吃了,不过阿伊莎不能吃野猪肉,只能吃点别的。

皇甫自己是校尉,想起杜环也是参军,这里有个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便问杜环可知陈庆之,杜环道:“你说的就是白袍小将吧,知道知道,平北方三十二城呢,据说跟三国周瑜差不多,不善骑马射箭,却是一代儒将。”

“对,就是本地人,如今他的后人也是茶农,一代名将后人跟蒋家一样都不喜欢出仕。”

“我也喜欢做个自由自在的无名之人,皇甫。”

晚上,到了润州,这皇甫先去了官驿,把贡茶存放在那里,由士兵和公公带来的人看守,然后把杜环等带上西津渡。

“这里的肴肉和盐水鹅翅好吃,弄点豆腐干丝和马兰头,加上一点刘备面。”皇甫道。

杜环问:“何为刘备面?”

皇甫故意不说,等上了菜和面,叫了三坛子封缸酒,才道:“刘备是北方人,喜欢吃面,当年甘露寺招亲,孙权就用了面招待刘皇叔,结果这面就出名了。”

“那我们一起吃,吃完去甘露寺玩玩。”

阿伊莎道:“这么晚了,晚上和尚开门啊?”

“对啊,少爷,你喜欢夜里看吗?”

皇甫道:“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其实晚上江边冷风大,容易受寒气,寺庙估计进不了,来,我们先喝酒。”

“我不喝酒,猪肉也不吃的。”

“这丹阳封缸酒客好,味轻花上露,色似铜中春,容易下口,是某个皇帝封的,所以叫封缸酒,你不吃,加点别的吧。”

于是皇甫又点了些长江里的鱼。

“这是鲥鱼,就这里的最好,而那个河豚味道鲜美,不过必须要小心有毒。”

“我们在东瀛吃过类似的鱼,哈哈。”阿伊莎道。

皇甫用筷子夹了一片肴肉,在醋里蘸了吃下,赞道:“多么美味的东西,你不吃可惜啦。”

阿伊莎问:“这就是醋吗?”

皇甫道:“对,这就是润州醋,非常有名,做菜常用,如果吃螃蟹,也用它和芫荽当佐料。”

杜环道:“阿伊莎,我们长安人喜欢吃本朝龙兴之地的醋,这润州醋倒是第一次吃,说起醋,本朝还有个吃醋的故事。”

“少爷似乎跟阿伊莎说过吧。”昆仑道。

阿伊莎点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的,少爷可能忘了,哈哈,你们的皇帝送个美女给大臣,这大臣怕老婆,他老婆好妒忌,皇帝发怒赐毒药,结果这女人就喝下毒药,谁知就是醋而已。”

大家听了大笑起来。

在西津渡吃喝完后,这皇甫非要送杜环去甘露寺不可,但喝成这样,杜环只好把皇甫送回官驿休息。

第二天,皇甫来告诉杜环,需要等一下鱼公公才走。

“那我们何不去甘露寺转转,昨日酒多了没去成。”

皇甫道:“好,顺便到寒舍小坐。”

原来皇甫兄弟就是本地人,哥哥皇甫冉是大历才子,却已经去世几年,家中有儿子侄子在皇甫族私塾里上学。

这皇甫是大族,祖先立下规矩,男子家庭有困难均有族里出资读书,所以皇甫家每朝出才俊。

后皇甫兄弟均列入《唐才子传》中。

看到皇甫家如此清贫,杜环心中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甘露寺已经有点凋敝,杜环觉得很煞风景,那孙权与刘备的试剑石上全是后人慕名留下的剑痕,叹息不已,到了长江边就回来了,十分无趣。

“要不是等鱼公公,我没时间回家的,家里连个仆人也用不起,只有请族人定期帮我来打扫一下。走吧,杜参军,我们去官驿。”

到了下午,这鱼公公没来,却让一个姓王的小公公先来了。

“你们马上出发,公公累了,自己坐船走水路了。”

于是皇甫等人在小王公公催促下继续赶路。

沿着官道走了半天,到晚上,贡茶进了扬州。

扬州是两淮节度使管辖之治所,杜佑在此任职,皇甫问杜环是否去见他,杜环却不想见他,自己干自己的事。

“我是虽是侄子,却不想打扰他公务,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杜环知道这前朝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就开挖了大运河,弄得运河沿路上很多人造反。

“这个时候能否看到琼花?”杜环问道。

“我们来早了,估计要等几天以后吧。我也不是很清楚,帮你去问问。”

“你很忙,我们自己去问吧。”

皇甫也不客气,随他们去了。

到了街上,就问一个老者琼花什么时候开,那老人道:“你外地人?

“第一次来扬州。“

“你去琼花观看看不就知道了,百闻不如一见。”

杜环道:“是啊,我不知道怎么走。”

“本地人叫琼花观,官场的人叫唐昌观,顺着这条街走到底,就在运河边附近。”

“谢老丈。”杜环高兴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