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明州剿寇 12(1 / 2)

 看书网630,浪子列国历险记最新章节!

原来,这司空曙和表弟卢纶均为大历十大才子,以诗文著名。

司空曙在唐代宗大历年间登进士第,曾为左拾遗,但是,他性格耿直,常得罪权贵,竟在仕途中丢官。

家里很快变穷,自己也生病了,没钱养活家小。

司空曙曾有美妻却早早病亡,只剩一位爱姬。

这爱姬曾是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军帐官妓,是一位犯官之女,名曰:英儿,因父犯死罪,没入乐籍。

司空曙当时在韦皋幕中任职虞部郎中,两人由此相识相知,最后由韦皋出面帮忙,为英儿脱籍。

后来司空外任他处,英儿也跟着四处奔波。

谁料想丢官后,家贫无米可炊,无钱可医病,司空心死绝望,狠心遣散了家人,最后,连爱姬英儿也不得不遣走,任其自由来去。

从此,司空成了孤家寡人,在家等死。

好在表弟卢纶上任途径司空家,见此情景不忍其自废,请名医为其治病,最后推荐到徐大人这边暂时当个幕僚谋生。

“我愧对家人啊,大历才子空有虚名而已。”司空道。

杜环觉得非常悲悯:“如今国家至此,乃奸佞当道也。兄台也知李太白之才,当年才溢长安,名震中外,最后却落得个酒死他乡,我朝多少仁人志士最后连马革裹尸都没机会,听说一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竟然被亳州刺史妒忌杀害,这更是天大的冤案啊。”

司空恨道:“我等空有报国之志,怎奈奸佞不容,奈何,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龙标不是生不逢时,而是天不佑唐。”(王昌龄曾做过龙标尉的小官,当时习惯用姓氏加官称称呼,好比杜甫人称杜工部,其实也跟如今现代社会流行叫王局长、杜科长那样。)

杜环知道再这样说下去,司空的人生目标就没了,赶紧转移话题:“不过,每个人不必都要去当官报国,我等微末小吏甚至小民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国,咱得罪不起那些大人,但自己可以逍遥快活,比如我,当了战俘,照样周游列国,混吃混喝,哈哈。”

司空似乎明白什么了:“对啊,杜兄弟,听了你的经历,我觉得如你一个战俘,当过奴隶,死里逃生,居然还在他国开开心心享受快乐,我为什么不也好好生活?”

“兄台才胜环八斗,自然明白,就如这破镜重圆,你一定有机会再见到你英儿的。”

“贤弟认为我该如何呢?”

“兄台取笑了,弟我曾经答应写一本在列国的游记,却因事所忙未成,你是大诗人,何不用闲暇之余把自己的诗歌写成文集流传后人?”

“后人没了,后世罢,哈哈。听贤弟这么一说,我也心宽了,走,加紧去见那宗弼禅师吧。”

两人再次加快了速度,飞马上山。

远远听到了钟声传来,司空道:“山门不远矣。”

果然,转过几个湾就能看到那山门。

到了门口,有知客僧来见,司空与那僧熟悉,让小沙尼牵过马,就随其上山。

这三人边走,知客僧就向新来的杜环介绍天童寺的历史。

原来,这天童寺就建在距离明州半百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晋建康元年,佛教禅宗名刹,号称东南佛国。

其实此山跟李太白没关系,而是因为有个云游

(本章未完,请翻页)

僧人义兴来此,见此处山水可爱,就结茅修持。

修建时,常有一位童子帮义兴和尚送薪担水。

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居然说自己是什么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特命其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

言罢,童子就不见了。

从此,此山名为太白,寺名天童。

杜环笑道:“道家怎么跟佛家混到一起了啊?”

“施主不信?”知客僧道。

“非也,前不久,民间有传抄本,说的是本朝太宗皇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事,来自于法师弟子辩机听法师口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这辩机因与高阳公主有私,被处极刑,书便散落民间,有人据书中故事写成了玉帝令魏征梦斩泾河龙王,龙王魂魄纠缠太宗皇帝,最后,在观音菩萨指点下法师去西天取经佑我大唐万万年,这道家与佛家在里面谁分得清啊。”司空道。

杜环听司空这么一说觉得新鲜:“老兄原来也喜欢志怪故事啊?”

“无聊时看了打发时间,挺好玩的。”司空道。

知客僧继续道:“到了开元二十年,本寺法璇大师在太白山谷重建,名曰太白精舍,今人称为古天童也。”

司空接话道:“至德二年,现任方丈宗弼法师和师弟县聪大师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

杜环道:“迁来迁去,岂不废了钱财劳力?”

“没办法,有时候天气变化,造成山石脱落,又因为善男信女越来越多,不得不扩建。”

一会儿,经过了寺前塔,步入万工池子、照壁,进入天王殿前,杜环看到了肃宗皇帝赐的匾额:敕建天童玲珑禅寺。

杜环跟司空一路拜佛,而后入大雄宝殿、罗汉堂等。

“法师在何处?”

“两位大师在凤仪亭对弈呢,司空施主是大师友人,自便去吧,小僧有他事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