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明州剿寇 2(2 / 2)

“让你的人到我这里拿点钱去买点酒,让他们鼓起精神来。”

“这个好办,杜参军是世家,家里有的是钱啊,哈哈。”

“哪里,都是朋友送的。”

“看来你广交朋友,潇洒豪放啊,既然这样,我想到了一个好去处,公事私事一起办。”

“怎么说呢?校尉?”

吴校尉眨了眨眼睛道:“先不告诉你。”

到了傍晚,有些士兵回来了,昆仑奴就和这些人喝酒,阿伊莎因为不喝酒,就要跟着杜环去。

“我想你留下监督昆仑,怕他喝多了出事。”

“喝多了估计就睡觉了,没事的,我们这么多年了,对他一清二楚。”

杜环没办法,只好带上阿伊莎跟着吴校尉出去了。

吴校尉七转八湾把杜环他们带到一个老巷子里面,非常热闹。

这巷子就在一条小河边,这河据吴校尉介绍可以入海,不过需要走戒备森严的水城门。

到了一家店门口,看到有一口正在煮着的大缸,冒着热气;边上有一条高大威猛的黑狗,好在它被链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条锁着。

“哎呀,是吴校尉,今天如何有空到我们这渔民的平民窟来啊,您老几位啊?”店小二喊道。

“就我们三位。”

“那就给你们三位安排个包厢吧,二楼天狗阁。”

杜环觉得这名字太刺耳,土巴巴的。

“好,我们自己先上去,对了,叫老范给我们亲自做几道好吃的,再来两坛子女儿红。”吴校尉道。

“我以为老范知道你来了呢,好嘞,我跟他说一下,就说你点的。”

吴校尉和杜环边说话边上楼,阿伊莎则看在热热闹闹的场景,觉得这儿很新鲜。

这杜少爷说的江南果然与众不同。

菜还没上,酒先来了,那店小二按照吴校尉往常的习惯端了些冷菜和瓜果,让他们先聊天。

“明州这个地方在海边,是不是就是吃海鲜啊?”阿伊莎问。

“不错,这里很多菜都是海鲜。”校尉道。

“不瞒校尉,我们这一路过了,在海上每天吃海鲜,都吃腻了,能不能不吃海鲜?”

吴校尉听罢笑了:“看来我还真替你找对地方了,这个老范开的店不是吃海鲜为主的,别看他开在这个位置,刚才进来的时候你们看到那口大缸了吧?”

两人点点头问:“那是干什么用的?烧水吗?”

“那是煮汤团用的,本店以各式口味的汤团出名,当然,元宵、面条、馄饨也有,不过就是没有你们长安人吃的饺子、馍什么的。”

杜环道:“入乡随俗,就吃你们这里的特色汤团吧,都有什么味道的?我这小兄弟不吃油腻的东西。”

“那好办,有甜的,比如绿豆和赤豆馅的,芝麻的,花生的。参军喜欢可以吃海鲜味道的,肉的也有。”

吴校尉把店小二叫来按照杜环的意思点了餐,还点了一些炒菜。

“还要什么吗?”校尉问:“反正你掏钱,我就不客气啦。”

“我有几个冷菜就可以下酒,喝完就吃汤团,你们随意。”

店小二去了,三人吃喝起来。

一口下去,杜环道:“这明州的女儿红似乎没有长安人喝的酒辣,但味道醇厚,也是好酒啊。”

“这都是老范自家酿的,不过,我们这里人说吴语,软绵绵的所以酒也这样子的味道。”

几杯酒下去,话就多了起来。

“哎,菜有些甜。吴校尉,你来的时候说公事私事一起办理,这公事在何处啊?”

吴校尉道:“我们生活甜蜜啊,哈哈,公事嘛,等会你就知道,先喝个痛快再说。”

接着杜环就跟吴校尉吹起当年在边关杀敌的经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何时,这吴校尉哼起了一首诗。

杜环大惊:“想不到校尉居然也知道我同僚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吴校尉不理他,继续唱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杜环便接着唱:“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两人把酒全部喝光,喊道:“爽。”

“爽什么呀,汤团煮好了,听到你们唱歌,我老范只好亲自送来了。”

这老范不知道什么时候端着汤团进来了。

“你是边塞大诗人岑参的同僚?真的吗?”老范放下汤团罐子后问杜环。

杜环道:“正是,当年我和他、郭昕、元二都在高仙芝将军手下当差,这武判官也是我们经常一起喝酒的同僚,校尉唱起这歌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

“有什么好怀念的,人都死了,你的高大将军,这位大诗人,都死得非常郁闷吧。”

“高大将军冤死的,大家都知道,但岑参是掌书记,怎么就去了呢?什么时候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