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质量不够数量凑(1 / 2)

 看书网630,双城帝冕最新章节!

就在“摄政会”定下决议的第二天,陆家军的第一、二两个团便集结整装完毕,前门车站也抽调出来一列火车专门用于将部队运送到山海关。与此同时打到山海关的电报也有了回复,上面说守备队的黄排长已经带人出关,准备探查一下鲁子轩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

收到电报的焦仲阳等人见此不由得面面相觑,心里一阵阵的打起鼓来。而从塘沽发回的电报更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是焦仲阳提出的建议,让人发电报给塘沽港,查询一下近期宋商往返倭国的商船频率和数量,港口管理衙门没用多久就有了回复,内容很简单就是近两个月驶往倭国的商船,一艘都没有返回塘沽港,末了还加上了一句“也有可能停靠到了青岛、广州等地”。

这句总结不像总结安慰不像安慰的结束语,多少有些脱裤子放屁的感觉,“摄政会”诸人哪个不是见惯了风浪的主儿,仅凭塘沽港上报的数据,基本上就能断定倭国确实出大事情了。尤其是焦仲阳,当他看过电报后顿时就觉得手脚冰凉,双眼金星乱冒。

在场的这几个人最多也就是觉得事态有些严重而已,唯独是他却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因为他焦家下一辈的子侄中,最优秀的就要算是焦安直了,为了这个孩子平日里操守还算不错焦仲阳,硬是拉下脸皮将亲侄子安插在了倭国,目的无非就是让他在那里镀镀金,等一任届满升迁回国,此后的前途就是一帆风顺了。

愿望是很美好的,可谁能想到就那么个弹丸之地,竟生出了蚍蜉撼树之志,如此一来自己的侄子该怎么办?倭人如此规模的行动,只怕如今安直孩儿已经被祭了旗吧?最好的结果也一定是被人扣下做了人质,等将来当做谈判的筹码而已。

想到这里焦仲阳顿时就将目光转到了陆正星的身上,再看这个小伙子时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极度鄙视的眼神,转而抽抽着面部的肌肉一个劲的媚笑起来,不言而喻就是希望陆公子尽快出手,将焦安直从火坑里捞出来。

就这样“摄政会”难得有了一次一致的意见,陆正星也在当晚率领着两个团的陆家军出了京城,直奔山海关。到站下车陆正星就吩咐斥候队的队长,将全队斥候都撒了出去,哪怕是前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高丽的边境,也务必要弄清倭军的虚实。至于倭军是否真的已经窜入大宋境内,则不必探查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已经有零星的难民出现了,这些人都是为了躲避倭人逃进山海关的。

一时间山海关内外侦骑四处,没用多久第一批的斥候就有了消息。随同这队斥候回来的还有一名宋军,就是那个带人出关侦查的黄排长。他是被陆一团的斥候在途中救下来的,而与他一起出去的两名士兵已经被倭军骑兵射杀在了半途。

据黄排长讲他们是在锦州遇到的倭军前锋,为了进一步确认清楚,黄排长他们便想办法避了开来,等到了沈阳终于遇到了倭人的大部队,便再也无法前行了。接下来陆一团的斥候又详细的补充了一番。

这支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外形上与弘景式几乎是一模一样,他们当即就想办法搞了一支。那名斥候队长边说边摘下肩头的步枪交给了陆正星,然后继续说道:“外形一样但做工就要粗糙得多了,您看看枪管内壁的膛线,咱们重庆军工厂要是拉出这样的膛线,恐怕钱经理就要切腹自尽了”。

陆正星闻言咧嘴一笑,然后将这支步枪抵在肩头感觉了一下,说道:“好像比弘景式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