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将这一跑预示着这场战役西夏军没有了翻盘的希望,战场上所剩的西夏将领再也没有实力太强的了,对炎龙军已经没有了威胁。
龙风云调兵遣将将所剩的武将一一斩杀,西夏剩余的士兵无奈只能选择投降,再打下去也只是枉送性命而已,能活下去谁也不想死。
这次投降的西夏士兵足有六万余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比炎龙军个宋军守军加起来还多,如果不马上处理是个极大的隐患。
至于如何处理那就是宋徽宗的事了,龙风云可不想插手这些事,教化这些异族太过消耗精力。
于是罗刚马上给宋徽宗传信,汇报这边的情况。
龙风云的炎龙军和罗刚的军队直接驻进了兴庆府,其他几个城池龙风云只安排了少量的人马驻扎,一旦有情况就可以回来报信,将夏州和西凉府完全当成了岗哨。
宋徽宗收到消息有喜有忧,不过还是喜多一点,他连做梦都没想到先帝们都没征服西夏,竟然就要在他这里实现了。
忧的是龙风云的炎龙军实在是太强了,宋徽宗对龙风云是越来越忌惮了。
不过反过来想若是没有龙风云的支援,他大宋的处境将会是十分糟糕的,恐怕京城都守不住,更别提扩大版图了。
所以宋徽宗此时的心情是痛并快乐着,多少有些矛盾。
不过除了西夏这边传回的消息,宋徽宗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北方的战况。
由于抽调了西军的大部分精锐,同时从各地军中也抽调了大量兵力来抵抗辽军,所以辽国的进攻步伐立刻受阻,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大宋军队擅长依托城池打防守战,所以即便辽军来势汹汹也再也没有前进一步。
数日后,好消息再次从北方传来,之前丢掉的城池失而复得,被重新夺了回来,同时军队中踊跃出不少优秀人才。
所谓乱世出英雄,其实大宋的能人不少,不过是因为大宋立国之后一向重文轻武,朝中官员多数贪污腐败,成为了不少栋梁之材的拦路虎,再加上与辽国的檀渊之盟持续了百年,整个民族的危机感太弱,大部分的军队又得不到战争的磨练,所以很多位高权重的武官并没有啥本事,就如高俅童贯之辈,简直就是大宋的毒瘤,一打起仗来屁用没有,反倒是一些有才华官职低微,不会溜须怕马的人得不到晋升和重用,真打起仗来却被这些无能之辈指挥岂能打胜仗?
真正的战争来临,不少的后起之秀开始崭露头角,朝中的高官无能宋徽宗也看出了,所以开始大胆启用一些新人,给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展现他们的才能。
最终辽军被赶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场抗辽之战取得了胜利。
辽国和西夏国的情况有些相似,不适合打持久战,一旦进入到拉锯战便感到后劲不足,再加上东北还有金国虎视眈眈所以不得不暂时撤兵。
金国本来打算插上一手,不过也是想试探一下大宋的实力,所以一直在观望,没想到辽国动用了如此多的精锐兵力仍然没能再进一步,不由让金国王室开始重新评估大宋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宋徽宗和众大臣商议,将这些投降的西夏士兵分散开来,做为免费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建造,说白了就是做苦力,就像犯人服役一样,等到一定年限之后再还他们自由身。
这六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不打散了处置很容易引起叛乱,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后患,而且还能为大宋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宋徽宗自然是乐意接盘的。数年之后这些人基本也就汉化了,尤其是等西夏一灭,这些人也就断了念想,根本兴不起任何风浪。
此时的西夏完全处于惶恐之中,宋军仅仅两万人马就击败了西夏的二十万人马,炎龙军的强大不得不让西夏皇室感到战栗。
如今的西夏全国也仅剩下三十余万人口,虽然全民皆兵,但是刨去不能上阵老幼人群,能打仗的也就剩下二十二三万左右。这一战直接损失了西夏全国的一半兵力,可谓是元气大伤。
西夏人已经完全被吓破了胆,连忙派出使者向龙风云求和,姿态放得很低,给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甚至可以做为大宋的附属国,只想保留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龙风云看完西夏的求和信,摇了摇头,系统给他的任务是要灭掉西夏,如果让其保留国家政权的话那他的任务是完不成的,除非西夏放弃独立的政权,不再有西夏国。
龙风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使臣求和未果,无功而返。
西夏皇帝李乾顺得知龙风云的要求十分恼怒,这分明是要让他西夏人灭族啊。
众臣和所有皇室成员得知消息都十分震怒,此时对龙风云的愤怒已经超过了恐惧,开始商议对策,所有人都不想当亡国奴,决心要跟炎龙军死磕到底,誓死守护西夏王权。
西夏从国库中调出出大量的钱财用来请吐蕃和西州回鹘等国出兵支援,同时花大价钱和物资购得一批战马,用来增加鹞子军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