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蹴鞠(1 / 2)

千古球王梦 衰鸟 0 字 2021-11-24

 宋徽宗第七年,大观元年,八月十六。</p>

三年一度的蹴鞠大赛正式拉开了帷幕。</p>

高俅为讨徽宗皇帝欢心,把聂浩然所在的队伍,和一支比较弱的球队放在了开幕战之上对决。</p>

宋朝称球队为“社”。聂浩然所在的球队名叫“chūn风社”。开幕战和他们对踢的一方叫做“圆通社”。</p>

得球则叫做“筹”。在蹴鞠场地外,有两方木案,木案旁有许多的旗,哪方入得一球,便在哪方的木案上插上一旗,这一面旗子,便代表一筹。最后计算结果为旗子多的一方胜出。</p>

计筹官敲一通鼓响,双方球员入场热身。</p>

首先入场的是抽签决定的左军chūn风社。身长挺立、面容俊秀的球头聂浩然领着己方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注:球头,在现代足球来讲,就是队长,也是前锋。其余跷球、正挟、头挟之类,则相当于现代足球里的前腰、中场等。)共一十六人率先步入场内向观众致意。紧接着,右军圆通社16人在计筹官的示意下,也进入了场内。</p>

二通鼓响,双方球员各入己场,开始比赛。</p>

蹴鞠发展至宋代,已将前朝设置双球门的规则改为在球场zhōng yāng竖立球门,左右军(两队)在球门的两侧进行间接对抗比赛。这种单球门的蹴鞠比赛,又有一种法,叫:筑球。</p>

球场zhōng yāng竖立的球门用两根三丈高的长竿作为球门撑在球场中间,球门约高六米,两杆之间扯一张网,中间只留一个球门洞,直径约为30多公分。此球门洞,在宋朝人们谓之曰:“风liu眼”。</p>

双方球员分别站立于球门左右的对立两面,必须把比风liu眼略的蹴鞠shè入其中,使其落入对方场地,并且在蹴鞠落地之前,不能被对方球员在接住。方算取得一筹。如果己方shè出的蹴鞠不能穿过风liu眼,则算对方得筹。</p>

按照规矩,左军球头先开球。</p>

三通鼓响之后,计筹官便把蹴鞠抛向了聂浩然。</p>

聂浩然以脚接过蹴鞠,轻颠几下之后,左脚轻轻一蹴,那蹴鞠便划出一道不甚规则的弧线,上下翻飞着朝球门中间的风liu眼飘去。</p>

“好一式新月如钩。”高坐在蹴鞠场外,专为皇帝观球而建立的一座阁楼上,宋徽宗赵佶兴奋的一拍大腿,毫无君王风范的嚷了起来。</p>

听闻徽宗赞叹,躬身立于旁边的高俅立即把腰再弯了弯,谄媚的接口道:“回皇上,那黄金左脚的这一式绝技,比三年前成熟了不少,其角度愈发刁钻。三年前能接者甚寡,现在这已趋于成熟的一式,怕是难有人能接起啊。”</p>

言毕,这高球环视了下被徽宗召集来讲球的,此刻站立于徽宗皇帝身后的一群官员,其sè甚是不屑。</p>

高俅此一举动,所有被徽宗召来讲球的人,脸上都挂满了不忿之sè。但是,却没有人开口去反驳。</p>

究其缘由,一则这高俅未发迹之前,本就是全国闻名的球星,其眼力料想比在场的诸位都要高些。</p>

二来这聂浩然的一式“新月如钩”,在三年前除了蒙古球头忽乜迩曾接下过,其余球队,确实是无人能接。</p>

有此两,众人虽有不忿,却是无人敢于反驳这皇帝面前大红大紫的弄臣。毕竟比起高谈阔论的畅快,身家xìng命要来的更重要一些。</p>

见众人没有敢反驳自己的观,高俅满面得sè的把视线转向蹴鞠场上。</p>

此时那蹴鞠已经钻过了风liu眼,带着不规则的浮动,往圆通社的球场上落了下来。</p>

圆通社的人也都不是呆子。毕竟能从全国许多球社中闯进御前大赛,怎么都是有些斤两的。再者这“新月如钩”毕竟是三年前便为众多球员所知的一式绝技。虽未必能完全摸透这一招数,但是落球的大致方向,再研究了三年之后的众球员中,总有个大概的谱。</p>

“呼啦”一下,圆通社球员的一十六人,全部集中到了球场左边的一个方向。因为按照三年前的路数来看,这一招的落,正是己方的球场左边。</p>

蹴鞠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上下颠簸着划出弧线。在钻过了风liu眼之后,其角度越来越,但是飞旋的频率,却是越来越剧烈。待到圆通社球员全部准备好之后,等着蹴鞠照原他们预想的轨迹下落的时候。那飘飞的蹴鞠忽然由不规则运动,变成了直线下坠!</p>

这一下变故,是所有人史料不及的。不光是圆通社,甚至是晨隶属聂浩然阵营的某些人,也露出了惊诧的表情。</p>

蹴鞠在大多数人的惊诧表情下,轻轻的落在了圆通社的场地之上。</p>

“chūn风社一筹!”</p>

计筹官眼见蹴鞠落地,便大声的唱诺着。旁边负责插旗子的人员,听到计踌官唱诺,便在chūn风社的木案上,插上了一面象征得筹的旗。</p>

“漂亮!”在高居阁楼之上的徽宗皇帝赞叹的当口,下面chūn风社的啦啦队早已喧起震天的欢呼。</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