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修桥梁 刘永义忙上忙下(1 / 2)

 () 石码的王大全来了,带来了二千斤水泥,还有一些钢筋。</p>

两块礁石现在用沙袋围了起来,中间的水已经戽干,可以施工了。</p>

王大全走上礁石,看了一阵后,拟定了一个施工方案,他把施工方案给刘永义看,二人商量一阵后,施工方案定了下来。</p>

王大全指挥大家干了起来。</p>

施工方案是这样的:用一天时间浇铸混凝土,等上两天让水泥硬透,然后开始架设木桥,架设木桥大约要花三天时间。</p>

刘永义觉得这样架桥太平常了,跟别人一模一样,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他拿着施工方案看来看去,寻找能加快速度的方法。</p>

看来看去,他想到了金有志的“生产线”,能不能用“生产线”的方法加快速度呢?</p>

刘永义着手设计起了“生产线”,设计一阵后发现,过去的方法之所以慢,原因在于架设木桥的材料是边加工边架设的,如果先加工再架设,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最多一天可以架好木桥。</p>

刘永义很为自己的发现自豪,他去找关秋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关秋红。</p>

“生产线?哦,想起来了,你们在坑里村就是用生产线建的碉堡,速度快极了,还记得如何用生产线建碉堡吧?”</p>

“这个……”刘永义有些尴尬,“记得,还记得。”</p>

“找时间写出来吧,作为教材教给大家,建碉堡也是一种本事,对革命胜利非常重要的本事。”</p>

“好好,找时间一定写出来,这个生产线建木桥呢?”</p>

“做呀,马上去做,这可是好事,如果我们用一天时间架起木桥,老百姓就会觉得红军很厉害,很有本事,对提高红军的威望很有用。”</p>

下午,刘永义找来林海霞、洪力维、刘安民等人,讨论起了“生产线建木桥”。</p>

21rì上午,刘永义指挥众人开始了“生产线建木桥”。</p>

“生产线建木桥”是这样的:在岸上找同样长度的地面,在那里建造与真桥一模一样大头朝下的木桥,建好后,拆下装到九龙江上就可以了。</p>

大头朝下的木桥让百姓觉得新鲜,他们纷纷赶来,对着木桥指指。</p>

晚上七,在工地,三团的文艺队开始给大家表演节目。</p>

关木兰的戏迷很多,加上是免费,到场的观众人山人海。</p>

文艺队首先表演老戏:《群英会》、《空城计》,然后表演新戏,《四打赖村》。</p>

由于排练匆忙,表演《四打赖村》时闹了不少笑话,一些人忘了台词一些人忘了动作,林海霞不得不拿着剧本现场纠正。</p>

虽闹了笑话,不过总的来效果不错,观众掌声不断。</p>

原本打算只演一场,刘永义打胜仗的第九场,可是表演刚结束,关秋红走上台来,要求大家再演一场,演第一场。</p>

“干嘛演第一场?那可是我打败仗的一场。”刘永义很不满意。</p>

“观众喜欢呀,当然应该多演了,放心,观众已经知道你最后嬴了,前面输一不会影响形象的。”</p>

“好,那就演第一场,早呀,早的话,我就按顺序来了,不至于让观众倒着看。”</p>

大家于是演起了第一场。</p>

其实,关秋红要求演第一场的原因是台下来了大人物,大人物要求演第一场,关秋红向漳州报告,三团今晚要演出一部反映红军的戏剧《四打赖村》,这引起了**朱德等人的极大兴趣,他们连夜骑马赶来观看,看完之后非常喜欢,得知还排练好了第一场,他们马上要求把这一场也演出来。</p>

演出结束后,**上台与众人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p>

**特别指出:《四打赖村》是一个创举,开创了用戏剧歌颂红军的新纪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老爷太太少爷姐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是旧戏革命的划时代开端,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四打赖村》完全排练好,推向全军推向全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红军了解红军,让戏剧成为打击蒋介石反动派的有力武器。</p>

刘永义对**的夸奖非常满意,他不失时机地报告:三团正在帮助百姓建造一座桥梁,一座对百姓非常重要的桥梁,而且桥梁将用自己新发明的“生产线建桥法”建造。</p>

**对刘永义的“生产线建桥法”很感兴趣,他在刘永义的陪同下,借着火把的光亮把大头朝下的桥梁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把刘永义夸奖了一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