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此乃花船(1 / 2)

天眼魔尘 兜飞 0 字 2021-11-24

 话世之初成便有六方,分为东、南、西、北、上、下。</p>

天地造化之下,凡事都有个方圆,划出个界限,恐除了人心外,怕是天下都是有形有相之物,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p>

中土广袤富庶,地灵人杰,珍宝奇观无数。如此福泽之地,乃是因为天地降下了五条灵脉来护持的缘故,可也正因为如此,将中土划出了个方圆,限出了个定数。</p>

这五条护持灵脉,乃是“三山二水”,均由西方发源。</p>

二水为两条水脉,其中上首乃是“共由大川”,相传人之起源,便由共由之水孕育。下首为“弱江”,弱江水道绵长,水势却没共由河水平缓。古人喜欢把难渡之水称作“弱水”,故“弱江”之名由此而来。弱江虽湍急,却分成若干支流遍布中土,遂被世人称作“弱水三千”。</p>

共由、弱水乃是中土主要水脉,人也因此孕育而生,故二水被称作母亲之水。这两条大川由西方群山中发源,贯穿整个中土,直流入东海之中。但二水源头何处,却是无人可知。</p>

此中土五灵脉中的两条水脉,也将中土大地画作了上、中、下三份,最上一份在共由河北,被称为“川北地区”。中间一份,被二水夹在当中,故也最为富饶,是人世繁华之地,被称作“两岸之地”,当朝皇都便建两岸之地的共由河畔。而最下一分在弱水之南,故被称为“江南地区”。</p>

再另三条灵脉,乃是三道山脉。这三道山脉绵延而生,群山峻岭纵横交错在中土每个角落。上首大山,在共由大川以北,盘踞在川北地区,山势西高东低,跟着共由水路一直向东,直通东方海岸,此轮山势绵延十数万里,被称作“北行大山”。北行大山一气呵成,其中山脉、孤峰数不胜数,不乏灵峰奇山。</p>

第二条山势灵脉在共由大川和弱江之间的两岸之地,被称作“中阳大山”。中阳大山没有北行大山的连绵不绝,山势均是零星散布在两条水脉之间,但其中灵山无数,虽没有那北行大山气势绝伦,却比之飘逸灵动不少。</p>

第三条山势灵脉在最下首,乃是在弱江南部的江南地区,被称作“江南大山”。江南大山没有北行大山的一气呵成,也没有中阳大山的星罗遍布,而是山势时缓时急,有些地方更有数万里或数千里的断带,也正因此造就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之称。江南大山由西而起,走走停停一路向东延伸,最后灵脉行尽之处不是东海,而是南海。(大山乃是三条山势灵脉的统称,并不是一座高山或是一道山脉,而是由许多山峰由西至东排列而成的。)</p>

如此远观中土,地势西高东低。上首由北行大山封疆,构成“川北之地”。中首由共由大川、中阳大山、弱江构成繁华、文明的“两岸之地”。下首由江南大山紧挨着南海,构成富泽的“江南之地”。中土一周数十万里,各地气候风土均有不同。共由河北也叫川北,多以寒冷气候为主;弱江以南也叫江南,多以湿热气候为主;而两水脉之间的两岸之地却是气候适中,最为怡人。所以江湖各门派也纷纷扎堆于此,至于都是何等门派,以后自有言表。</p>

既如此,中土北临无尽群山,东、南两方分接二海,这二海之上也有无数零星的岛屿,但是否穷尽,却是以世人之力所不能知的了。而正北方向,在连绵万里的北行大山中,有一处空挡,沿此空挡再向北有个几千里见方的平整土地,那里气候极冷,人烟稀薄,被称为“域外苦寒之地”。除了域外,北行大山以北尽是绵延的风雪和大山,没人知道通向那里。</p>

四方已其三,东、南、北都讲明,单这西方。中土五大灵脉全出自西方的“无相大山”之中,无相大山无限绵延,怕是这绵延的大山比之整个中土都要大出数倍。而无相大山之中的山脉无数,其中以“昆凌”一行为最,乃被称为“山之始祖”。但这些都是世人凭着臆想记载下来的,决没有人走到过西方无相大山的尽头,更别谁见过“昆凌”这山之始祖了。</p>

无相大山也非无穷无尽,在大山接近南海处,却是有一狭长通道,此通道便是中土通向外世之地,位处中土西南,上接无相大山,下临南海,东接中土,西接西域外番三十城邦。外番虽与中土互有通商,但外番之人也不知道再往西是何处。而这西南通道,已经是中土的最南之地,加之此地民风异于中土,颇接近外番,故被称作“极南蛮荒”,这里的人和西域外番人一样,都被中土人称为“南蛮”。</p>

如此看来,中土便如一块方圆数万里的土地,四面由大山、大海包围,唯有西南通道也叫极南蛮黄连接外世。</p>

因为中土西接无相大山,东有北行、中阳、江南三列山势,所以在西域外番人的眼中,中土就是一片广袤山脉,故又将中土称作“十万大山”,意指中土辽阔且山多。</p>

中土只有一个王权统辖,百姓过的还算富庶安稳。国家太平,亦人心太平。人心太平,便要在jīng神上有所依托,所以一些教义由此繁荣鼎盛,如佛、道等教义,皆被世人看做指人心的慈悲教义。在外人眼中,道门之人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简直与神仙无异,因此更被认作中土国教,受无数人礼膜拜。各地道门也香火不断,鼎盛已极。可凡人皆痴迷于“道”的神通变化,却不知真正的神仙便住在自己心中,遂有位了然贤者曾有诗曰“三十三重天外天,白云深处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志不坚。”此诗看似称赞“道”的玄妙,通达天路,鼓励世人心志要坚韧。可实则却暗指天外有天,道门只不过是能通达到天边的云朵之中罢了。讽刺了道门以管窥天,专用一些赚人眼球的把戏来迷惑人心。更把这些道门的神仙看做凡人,暗喻只要人心正值坚韧,无论信不信道门,都可成为神仙。不过在如今世人的心中,早把进入道门看成通天之路,却没几个人能琢磨出此诗的真谛了。</p>

……</p>

再胭脂和南木二人离了锦阳城后,一路向北急行了月余,终见到弱江主流。弱江因分支甚多,主干水道却不是很宽,较之共由大川逊sè不少。但弱江水势却很是湍急,水渠险峻,所以往来江上船只全都大桨力帆,个个声势极大,远观如水上阁楼一般。</p>

一路下来,二人整天腻在一起,心情可谓是大好。此时胭脂见到弱江之水,称赞道:“有人将弱水比作满天星斗,弱水三千,便如夜空之中的繁星。这弱江就是空中月宫被无数星辰拥护,乃为江中之首。这一路行来渡过浅水深江无数,却真没有一个能与弱江比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