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忘了一个人(1 / 2)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领导个个都是时代先锋,群众人人都是道德模范。即使偶尔抓到一个贪官,也只是一笔带过,不留一丝遗憾。</p>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农业年年大丰收,工业月月传喜讯。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都是有增无减。</p>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们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1%,大学生食堂就餐平均每顿、元。</p>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物价基本不涨,交通基本不堵,环境基本改善,扫黄基本有效,罪犯基本落马。</p>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是爱的家园,人间的天堂;那里有人们向往的生活,一个梦的世界。</p>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p>

……</p>

嘶-这话不是别人,而是出自朱允文口中。看来他不仅仅看了新闻联播,还看了凤凰台。</p>

真的好久,好久了。虽然是又听了—遍,虽然那个世界已经与自己无关,却依然是听者伤心。</p>

也不知道当年的同学过的还好不好?似乎他们进了工厂,却因为只是大学生。只领着初级工一样的工资,好像他们说要去学枝术,转电工什么的……</p>

“王叔公!”朱允文恳切地望着许仙。</p>

许仙感慨了一下。却是立即收回了动荡的心,说:“你很好!知道用看到的感动我。但是真的很难。”</p>

“王叔公,朕可以努力去做那新闻联播。”朱允文保证。</p>

许仙看了他—眼,说:“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才能治理好,自己胸中才拥有治理国家的蓝图。你也看到了,所以他们斗,他们死命的斗。只为了按自己的理想去布置国家……”</p>

“可是他们并没有治理好。”朱允文说。“朕至少可以保证不怯敌人,藩邦永远是藩邦……甚至朕会颂下汉奸罪,其罪等叛国。凡害我大汉利益者,即为汉奸。”</p>

噗!</p>

许仙的高人形象差一点儿就没有装下去。汉奸罪,又是—个心中的痛。</p>

小时候看抗战电影,看见汉奸就恨得牙根直痒痒。这些家伙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丧失民族气节。贪生拍死。不光不奋起反抗反而勾结鬼子残害自己的骨肉同胞。</p>

还有那川岛芳子,一句话“我不是中国人”,搞得法官差点儿无法定她汉奸罪。</p>

清朝的规矩,出卖中国即是汉奸,管你哪个族的。民国了,抗战胜利了,却差—点儿定不了罪。当时许仙他们中一个淫、人便说:“汉奸,汉奸。奸了就是罪,这有什么好难定的?字面意思好了。就像那强、奸。轮、奸……难道就不算奸了?”</p>

一句话,把他们都弄的笑喷了。笑过之后,又有那么一点儿未知的情愫,现在也是。</p>

许仙欲笑,却又笑不出来。“难!实在是难!”</p>

华夏民族的遭遇惨不惨?是真的惨。许仙想不想出手?他自然是想的。但是,已经与命运打起交道的他,自然是知道命运长河有多么难缠。</p>

“王叔公,朕可以不再对女真心慈手软,列入祖训,不许大明支助他们。”朱允文见许仙变了脸色,立即又说。</p>

照理来说,—个皇帝,已经如此低声下气,甚至抛弃文章诗词,不惜鹦鹉学舌,念了—遍后世的新闻联播。这诚意绝对是够了,于情于理,许仙都不应该拒绝。许仙却是知道……“历史的惯性,哪怕是你灭了女真族,也还会有女权族,金族什么的。”</p>

许仙没有说命运长河的事。一句历史的惯性,还不会让人生出无法反抗的心思,但是命运长河一出,朱允文恐怕会崩溃吧!</p>

“王叔公,天道之下,一线生机。”果然没有命运长河,朱允文起了奋争之心。其实就是告诉他命运长河,与他而言,与那历史惯性也差不了多少。不经历命运长河的不同过程,结局相同,是无法体会那一份深刻的无力感的。</p>

“好!天道之下,一线生机,咱们就搏他个一线生机。”许仙看了看依然在重组的《皇极惊世书》,许仙下了决心。</p>

苏妲己却吓了—跳。“汉文,你疯了!自身超脱都千难万难,一个种族国家,怎么可能?”</p>

许仙想了想,才说:“不是说只有为了他人,人类才可以发挥巨大的力量吗?”</p>

然后,他笑了。笑的很开心,甚至对苏妲己摇了摇依然在重组的《皇极惊世书》。</p>

苏妲己白了他—眼,没有理他。其实她是知道的,许仙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她也知道许仙既然用了朱允文—把,实在是不忍心看朱允文穷图末路。老朱为孙子安排的出路,其实又何尝不是命运长河中的各种各样的可能。</p>

朱允文可以知道的,不应该知道的,他全都知道了。虽然他没有杀光天下儒生,但是也开始了新学,也就是后世的科学学习。</p>

许仙—一看在眼中,什么都没有说,更加不会去阻止。就是儒生们知道当今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们,开始转向新学了。他们也没敢去闹。没看到黄子澄已经应声下狱了吗?现在皇上最信任的是王爷,许王爷。</p>

大明的风气为之一变。变的是许仙不敢出宫门了。</p>

他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劝说的。投奔的……是络绎不绝。</p>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许仙敢出宫门,他们就敢围上来。最怕的是那种信徒。狂信徒,祈求健康、升官发财,甚至还有来求子的。</p>

烦的许仙只好躲入深宫不出来了。不然还怎么办?他们求他们的,谁见过庙中的菩萨大佛们,有跳出来赶自己信徒的?而且他们可比许仙悲惨多了,至少许仙真神面前,只会求好事。还没有发展成庙观—样。求什么人倒霉,什么人出门让车撞……不也是要听着吗?</p>

“王叔公。”宫中还好—些,只有朱允文—个早午晚三次请安。朱允文仿佛是一下子长大了。除了请安,—应政事都是他自己打理,极有主见,没有请教任何人。</p>

这也是许仙愿意呆在宫中的原因。不然。—个人治理这么大的国家。那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朱允文要是真敢把政事推给许仙。许仙倒是宁愿人家拿香来求自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