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百爪挠心(1 / 2)

 “好,好!”随着自己子女一个个敲破了鸡蛋,砸碎了瓦片,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朕就说朕没有做错!御弟,你说呢?”</p>

“是的,陛下。”朱元璋是大杀特杀了一批,但是正因为他杀,那些幽灵怨鬼才消了怨气,入了地府。</p>

“哈哈!好!好!传宴,传一应京官赴宴!”朱元璋很高兴。</p>

这—次的宫中宴,许仙是永生难忘。</p>

其实任谁刚刚看了皇帝—家人敲鸡蛋,然后便开了一场蛋花宴,任谁都会永生难忘。</p>

打破的鸡蛋,当场剥入碗中,查看了蛋黄,然后才为宫人收走。如果说朱元璋会把这些鸡蛋丢了,许仙是绝对不信的。</p>

只想想那鸡蛋是用来测试冤气的,许仙便一阵反胃。好在他坐在太子身边,旁边便是朱樉。许仙一把抓住他,威胁说:“我的蛋花汤你喝了。”</p>

在场的并不只许仙一个人那么想朱元璋,他的儿女们也是。</p>

朱樉当然不想喝。许仙告诉他,如果你不喝,以后别想到我那儿吃饭,花银子也没有。</p>

为了今后的口舌,他只好喝了。</p>

“怎么?我的大王,又反胃了?”这是铁飞花。</p>

忘了说了,宫宴—结束,朱元璋便封许仙为“廉政镇山,王龙图大学士,无品,见官高三级”。</p>

—个廉政官职,以老朱现在的杀性,自然没人反对。但是这是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所以在老朱的子女们的圣旨便是“廉政镇山王,龙图大学士”。朱元璋耍了个花招。因为除了这个外,许仙的一切都如同封王,任免权,带军权,杀伐权……该有的,都有了。</p>

也就是说许仙是个名义上的官,却是实际上的王。当然了。封地什么的,也还是没有。如果这也有了,再傻也知道皇上在封王了。</p>

“他在补偿你。”铁飞花突然说。</p>

“什么?”许仙问。</p>

铁飞花说:“你难道没有发现这杀的人中就没有一个是以挪银子。官逼民反的。”</p>

“哦。”许仙知道,他又怎么会不知道。</p>

“他是不想你这仙人与他离心。”铁飞花挑明了说。</p>

“哦!”</p>

“你?哼!”铁飞花生气回了舱。</p>

这是许仙问老朱要的海船,大海船,他们坐这个回去。还有几十万百姓需要许仙安置。铁飞花做为许仙的属官。随行。</p>

铁飞花很生气,生气许仙为什么接受了王位,即便不是百官承认的王位,也不应该接受……但是当铁飞花冷静下来,她又问自己:自己真的是为王位生气吗?自己就没有私心吗?</p>

大海船动了,上面有许仙的属官,百多人的军队船夫,以及—批武器与最后的粮食。</p>

大明的存粮并不富裕。这时代的粮食产量是有限的。初建立的大明根本没有供应突然多出来的几十万人一年粮食的余力。</p>

就是这些粮食,如果不走海运。运到移民们手中也剩不了多少。这也是许仙要海船的原因。海运比陆路节省,他当然知道。接下来就要靠他们自己了。</p>

“大人,秦愍王来送行了。”</p>

船在水上走,朱樉驾军在陆上。</p>

许仙挥手:“回去吧!不用送了!”</p>

朱樉气的直踏脚,心说:你不是说我帮你喝了那汤,便可以去你家吃饭吗?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把厨娘带走!王叔,你不守信用。</p>

不守信用啊!</p>

几十万人的吃穿住用行,许仙与苏妲己正忙着搜索许仙的记忆怎么办呢?他的那点儿小事,自然是抛之脑后。</p>

“回去吧!不用再送了!”许仙挥手告别。</p>

顺长江而行,直接开到了海上。入了海,不几日便到了毛境。</p>

到达之后,人便忙了起来。住房子无须许仙担心,几十万百姓总少不了泥瓦匠。吃的,才是许仙担心的。</p>

这几十万内陆百姓,种地是好手,打猎也行,但是唯独渔夫没有,就更不用说海渔夫了。可是这多些粮食根本就不够他们吃的,他们需要蛋白质,动物蛋白。</p>

几十万人的蛋白质,哪里去找?自然是大海了。</p>

感谢后世发达的资讯的吧!感谢许仙的过目不忘吧!鱼钩、钓竿,看过一遍,也便成了;渔网在本地渔夫帮助下,也有了;鱼枪、鱼矛,许仙只要说个形象,几十万百姓中也有祖传的铁匠手艺;就是造大海船,许仙出后世图纸,朝廷派来的船匠也完成了,怎么说他们也是历史上造出宝船的能人。</p>

根据史书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作为”。</p>

因明代的一尺相当于今天的1.10厘米,故宝船长达18米、宽为56米,这种巨型的木帆船,其排水量估计在0000吨左右,比现代国产万吨货轮还要大得多。</p>

宝船最大排水量可达14800吨,可载重7000吨,最大的宝船长151米,宽54米,可容千人,船舱采用了先进的水密舱技术,郑和的船队有几十艘重量1000吨以上的船只,船上人员多达7800多人。可当时被西班牙国王装备起来的哥伦布的船队,只有艘重不到190吨的帆船,船上人员只有87人。</p>

“郑和“宝船:公元1405~14年,明朝人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队,七次下西洋,船迹遍布南亚,东非0余个国家,航程10万余里,当时郑和船队中的宝船,长已达44丈4尺宽18丈(明尺),设9桅1帆。排水量100吨,比哥伦布149年发现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环球早了114年。是十五世纪航海的空前壮举。</p>

这样的技术,就是后世只用木料,也仿不出来。任何科学技术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p>

许仙与船匠聊天得知他们会发展造大船的技术是元朝逼的。元朝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p>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早就有使日本臣服之心,或是说蒙古人对外征服扩张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过。至元三年(166年)八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一说黑的)、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高丽向导将蒙古使臣引至巨济岛便返回。未能到达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里德等出使,严令高丽方面务必将使臣护送到日本。高丽国王派其朝臣潘阜等代替蒙古使节传书。日本国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潘阜等人不得要领而归。至元五年(168年),忽必烈第三次派里德等人出使日本。元使到达对马岛,仍被日本国拒之门外。后来在至元八年(171年)和至元九年(17年)。忽必烈又两次派秘书监赵良弼出使。也均被滞留于日本太宰府,未能进入其京都。</p>

如此多年,5次通使不成,忽必烈决心使用武力。其实早在至元七年(170年),忽必烈就曾下令在高丽屯田,储备攻日粮饷。至元十一年(174年),忽必烈命令屯戍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兵15,000人,大小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后又设立征东元帅府。以忻都、洪茶丘为都、副元帅,军队增加到5,000人。十月。元军从合浦(今朝鲜马山)出发,直捣日本。日本天皇征集藩属兵10万余人迎战。元军攻占对马、一岐两岛,在肥前松浦郡、筑前博多湾(今福冈附近)登陆。但在日军坚决抵抗下,首战只获小胜,未能深入。不久,因台风将大部分战船毁坏,加上已兵疲箭尽,元军只得仓促撤回。因该年是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故这场战役在日本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p>

至元十二年(175年)二月,忽必烈派礼部侍郎杜世忠等出使日本。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死。这一消息直到至元十七年(180年)才传到元朝。于是,忽必烈决心再次征讨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结集南宋新附军),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p>

至元十八年(1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五月,征东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帅金方庆率蒙、汉、高丽军4万人组成东路军,乘战船900艘,仍从高丽合浦出发,在筑前去驾岛登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之后,东路元军退至鹰岛,转攻对马、一岐、长门等地。六月,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张禧等率新附军及强行征发来的江南士卒共10万人组成的江南军,乘战船,500艘,从庆元(今宁波)、定海启航。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壶岛。七月,两路大军在平壶岛会合后,主力驻屯鹰岛,偏师进屯平壶岛,计划分数路进攻太宰府。但是,元军统帅之间不和,影响了军务,加上日军戒备森严,元军在鹰岛滞留达一个月之久。八月初一夜,元军遭飓风袭击,大部分船只沉没,军士溺死者无数。初五,范文虎(南宋降将)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竟把10多万元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日军上岛后,元军大部分将士背水战死;数万士卒被俘。战俘们被日军押往八角岛做奴隶。此次背水大战生还者概不足五分之一。此年为日本俊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日本史志称这一战役为弘安之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