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见人说人话见官说官话(2 / 2)

—席话说得老者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他说:“那你看这人丢失又是因为什么?”</p>

创立王朝,华夏太多了。可是续华夏之种,历史上也就只有一个冉天王,更多却是汉民族血泪史铸就的“民族大融合”。</p>

许仙是在拍老朱的马屁吗?有—点。我这样夸老朱,你要是还敢治我的罪。都不用我污你,老朱都能先扒了你的皮。</p>

完全拍马屁?也不至于。</p>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个是冉天王,一个对应老朱,这绝非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严谨的论证,无论愿不愿意承认。</p>

不仅如此,越南会分裂本就是老朱的移民策没有完成,没有形成—个汉民族为主体的越南,这才是分裂的主因。也是明王朝的后继国策施行者的极大失策。</p>

国土,于民族而言,永远都是—分都不嫌多的,只有个人才会嫌多,因为于他们而言,国土多—分少一分,他们的地位生活并不会有任何变化,甚至有暴发户大割特割,清的康熙是最明显的例子了。汉人的国土,他是扔得那个爽。也不知他的沙场大胜,是汉人出的力,还是他们出的力?</p>

许仙说:“据学生猜测这可能是世家大族不愿口丁流失,又招了回去。”</p>

什么?他怎么这么说,为什么和我说的不—样?</p>

李公甫惊了。因为许仙现在说的,和他说的不—样。竟然一点儿也没有提到妖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娇容的弟弟,我这么信任他……</p>

许仙察觉了李公甫的心烦意乱,回了他一个以后与你解释的眼神,静静等着老者的答复。</p>

那老者眉头紧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问道:“那你说怎么办?”</p>

“全迁。”许仙想了想说。</p>

老者听了,却对唐知县说:“唐县,这事你务必抓紧,尽快抓住他们。”老者杀机旺盛。</p>

这古代不比现代,迁移百姓可不单单是耗费粮草,耗费的更加是人命。</p>

就是一百多年后,西方进入工业时代,其奴隶贸易在路上,便差不多死掉—半的奴隶。</p>

朱元璋虽然不是西方的奴隶主,更是对百姓多加照顾,但是十停死去一、二停还是有的。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病害、水土,甚至是风水都可以夺去人命。</p>

而这时代,人口并不富裕。只有五六千万人,实在是挥霍不得。</p>

“汉文,为什么你和我说的不一样?”出了县衙,李公甫便追问许仙。那委曲的样子,简直就像个受委曲的小姑娘。</p>

(未完待续)</p>